[中圖分類號] D61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0-0014-04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fā)達。”2013年五四青年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號召青年,“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勉勵青年,“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fā),勇毅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相繼對如何培養(yǎng)、怎樣引領時代新人,作出過一系列重要闡述,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明確實踐導向、以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主旨的青年教育觀。青年教育觀蘊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為我們賡續(xù)紅色基因,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致力于千秋偉業(yè)的重要遵循。
青年教育觀的主旨向度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期在時間軸上同當代青年成長奮斗黃金期完全契合,今天的青年必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代際傳承的接棒者和沖刺者。習近平總書記從大歷史觀的視角,以對新時代中國教育使命的深刻把握和對紅色基因代際傳承的深遠思考,通過對彼此關聯的三個關系的邏輯詮釋,闡明了青年教育觀主旨的三重向度。
一是詮釋了培養(yǎng)時代新人與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關系,闡明了青年教育觀主旨的價值向度——為國育才,進而在“為誰培養(yǎng)人”上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思想精髓。環(huán)顧整個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chuàng)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力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要“牢牢扭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這一主題”“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二是詮釋了培養(yǎng)時代新人與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關系,闡明了青年教育觀主旨的宗旨向度——為黨育人,進而在“培養(yǎng)什么人”上映照出“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毋庸贅言,“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只有當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譜才會更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fā)”。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我們黨百年風華的奮斗主題,與青年擔當使命的人生主題緊密關聯,明確指出青年發(fā)展、青年運動、青年組織的立身之本,就是“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
三是詮釋了培養(yǎng)時代新人與助力青年自身健康成長的關系,闡明了青年教育觀主旨的時代向度——為青年服務,進而在“怎樣培養(yǎng)人”上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這一主旨理念。顯而易見,青年人生閱歷有限,他們“面臨各種社會思潮的現實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細致地教育和引導”。換句話說,成為時代新人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是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需要,也同樣是任何一個渴望有所作為的中國青年自身健康成長、獲得人生幸福的需要。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既殷殷叮囑青年“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同時也反復要求我們從事青年教育的每一個人,“要敏于把握青年脈搏,依據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變化新特點”“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青年教育觀的主體內涵
蘊含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青年教育觀,底蘊極為豐厚。在主體內涵上,如果把青年教育觀比作一個人,那么“使命論”作為“心”,闡明了為誰培養(yǎng)人的目標;“價值論”作為“魂”,指明了培養(yǎng)什么人的屬性;“協同論”作為“體”,標明了靠誰培養(yǎng)人的架構;“實效論”作為“眼”,亮明了怎樣培養(yǎng)人的方法。由此形成了一個邏輯遞進、同頻共振的理論學說體系。
強烈的“使命論”作為青年教育觀的“心”,在“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這一總目標下,闡明了四類行為主體各具特征、同向同行的使命要求,確立了“為誰培養(yǎng)人”的清晰目標。對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主陣地——各類學校而言,其核心使命就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力做好“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對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而言,作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以“四有”好老師為職業(yè)操守,努力成為“經師”和“人師”相統(tǒng)一的“大先生”。而對于時代新人的主體——青年群體,尤其是青年學生來說,“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則是當代青年的時代使命。同時,對于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載體——社會環(huán)境來說,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
致遠的“價值論”作為青年教育觀的“魂”,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這一總方針下,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價值取向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把時代新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與其人生觀、世界觀、修為觀、實踐觀、幸福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價值論”本身邏輯貫通的層層遞進,詮釋了“培養(yǎng)什么人”的鮮明屬性。生動形象的“扣子說”作為基礎層級,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的警句,揭示了時代新人價值觀確立的重要性;意蘊深厚的“修為說”作為內在構成,以“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學習、銳意創(chuàng)新的模范”“要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嚴守紀律的模范”的要求,明確了時代新人價值追求的方向性;充滿激情的“奮斗說”作為外在特征,以“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的箴言,表征了時代新人價值擔當的實踐性;而志高致遠的“理想信念說”作為最高層級,以“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的鐵律,凸顯了時代新人價值秉持的關鍵性。
共育的“協同論”作為青年教育觀的“體”,在“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這一總原則下,著力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和新發(fā)展理念在培養(yǎng)時代新人上的具體運用,以整體性謀劃、協同性共振兩大要素,矗立起育人體制機制功能性創(chuàng)新的“四梁八柱”,形成了“靠誰培養(yǎng)人”的共育架構。“協同論”以戰(zhàn)略思維強調要在培養(yǎng)時代新人上頂層謀劃融全局。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不斷以開放共享意識,推動學校、社會、家庭三大教育同頻共振,教學課程、教師角色、校園氛圍、網上網下、運行體制、隊伍建設六大方面同向同行。“協同論”還以系統(tǒng)思維注重在培養(yǎng)時代新人上協同共振強機制。通過從各級黨委宏觀領導到教師課堂微觀教學的縱向同向,從有形組織機制聯動到無形網絡文化互動的橫向同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立德樹人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中,“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求真的“實效論”作為青年價值觀的“眼”,在“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這一總舉措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實效論”著眼于培養(yǎng)時代新人,以提升教育的親和力,增強青年的獲得感,提供了“怎樣培養(yǎng)人”的有效方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的是“變”與“不變”的認識論;“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的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把握的是實事求是的方法論;“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注重的是既要在宏觀上“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黨的光輝旗幟指引青年,用黨的優(yōu)良作風塑造青年”,也應在微觀上為學生解答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而“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更通過“既把青年的溫度如實告訴黨,也把黨的溫暖充分傳遞給青年”,彰顯了黨對青年的深厚情懷。
青年教育觀的實踐要義
堅持實踐第一,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良性互動,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突出特征,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青年教育觀的鮮明特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青年教育觀不僅在主旨向度上,高屋建瓴地講清了立足新時代青年教育“怎么看”的歷史方位;在主體內涵上,抽絲剝繭地細化了奮進新征程青年工作“怎么辦”的前進方向;同樣在實踐維度上,也清晰明確地勾畫了放眼新格局青年培養(yǎng)“怎么干”的核心要義,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重要的路徑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根基所在?;赝倌陼r空,以青年為先鋒的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而“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自此,“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以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在實踐中引導廣大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使青年不僅從百年風華的滄桑巨變中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更要在千秋偉業(yè)的奮進前行中篤定“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從而用“四個自信”支撐“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成長歷程,以“兩個維護”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政治定力,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起來,黨有所指,我有所為,使奮斗逐夢的奔跑永遠沉浸在“聽黨話,跟黨走”的燦爛陽光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重要遵循。“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所不同,職業(yè)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必須以見微知著的問題意識,在實踐中引領廣大青年走出狹隘封閉的“小我”“圈層”,“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yǎng),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轉折點、緊要處、交叉口,“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使奮斗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奉獻成為奮斗最突出的成色。使青年不僅要在關乎國家榮譽與社會發(fā)展的每一件大事中見身影,也“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從而讓青春夢與中國夢交相輝映,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品性,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化為行動,在世界賽道上為邁向偉大復興的青春中國,跑出當代中國青年的好成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馮培,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