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即人類文化。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維護人的權利,眷顧人的命運,珍視人的個性,促進人的發(fā)展,求真,求善,求美,求高尚,求自由,是文化的外在氣質和內在靈魂,是超越工具理性的價值理性,是人類的終極關懷,也是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的基本精神。
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胸懷天下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茫茫宇宙,滾滾紅塵,不過自然、社會和人?,F(xiàn)代學科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研究自然規(guī)律。社會科學探索社會法則。人文科學以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為基礎,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凈化心靈、洞悉人性,提高審美水準,掌握世界觀、方法論,找到人之為人的制高點、動力源、方向盤和制動器。虛無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一度泛濫,重理輕文或文理對立難辭其咎。學科分類不是學科分裂,文理分科并非文理分割,通識教育必須文理兼修,理、工、農、商、醫(yī)及管理、軍事各科,都離不開崇高的價值觀、健康的心理結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扎實的人文功底。把中外歷史讀通,把古今哲學弄懂,把人類文學藝術的精髓悟透,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和高度的審美自覺,就能滋養(yǎng)一個人精彩的人生。人文素養(yǎng)是人文精神的基礎。沒有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就沒有油然而生的人文精神。
真切的人文關懷。天文,天之理;人文,人之道。古代中國講人倫,講三綱五常,創(chuàng)造過規(guī)整的社會秩序,也因專制和愚昧而做出宦官閹割、女人裹腳這類傷天害理之事。近代西方重視人的價值,大講人性解放、人格尊嚴、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對自然的優(yōu)越性,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物質文明,卻留下物欲橫流、道德淪喪、虛偽狡詐、弱肉強食的病根。人文關懷在做不在說。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正義,事關核心價值。初心、使命、信仰、格局、膽略、擔當、定力,決定心理結構。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榮與辱,左右行為取向。人文關懷,扎根人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行為取向,方能平衡人與自然、社會及自己心靈的關系。人文關懷以人為本,關懷的是人的中心地位、最高價值和基本權利。人文關懷即尊重人性,保障人權,順應人心,塑造人格。人文關懷是人文精神的內核。沒有真切的人文關懷,就沒有發(fā)自肺腑的人文精神。
濃郁的人文氛圍。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為枳。春秋戰(zhàn)國百花齊放,造就諸子百家。盛唐的血性、大宋的柔情,孕育唐宋詩詞或豪放或婉約、登峰造極的千古絕唱。意大利文藝復興,產生人文主義。法國啟蒙運動,舉起自由、民主、平等和理性主義大旗。中國新文化運動,猛烈抨擊專制與迷信。社會靠利益驅動、法治約束、倫理規(guī)范、生態(tài)支撐,也靠文化雕琢。人文精神是社會的精神、時代的精神、人類的精神,絕非個別人或少數人所專有。人文素養(yǎng)欠缺、人文關懷淡薄、人文產品粗劣、人文環(huán)境低俗,必然導致人文精神萎縮。人文氛圍來自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鄉(xiāng)村、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人。少些冷漠,少些歧視,世界就多些仁愛。多些寬容,多些自由,社會就少些怨恨。階層流動,未來透明,預期可期,人們便充滿信心。人文精神是人文環(huán)境的產物。沒有濃郁的人文氛圍,就沒有刻骨銘心的人文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