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農業(yè)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完善制度,注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完善農村貧困人口有兜底保障制度、常態(tài)化救助幫扶措施,覆蓋城鄉(xiāng)、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確保孤兒、殘疾人、農村留守人員等特殊群體有相應保障制度。
凡困必幫,有難必救。更加關注社會關愛,扶弱濟困兜底線,持續(xù)加大社會救濟和臨時救助力度,不斷提升救助供養(yǎng)水平,增加社會保障投入,進一步改善低收入群體生活。針對特困人員的特點和需求精準施策,按時足額發(fā)放各類救助金,強化臨時救助,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做好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yè)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討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員,堅決杜絕欺凌虐待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違法行為。
全民受益,全面推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穩(wěn),人心就穩(wěn),社會就穩(wěn)。樹立戰(zhàn)略眼光,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敢啃制約改善民生保障的硬骨頭,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有效增進民生福祉,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著力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xù)用力,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民生保障網織得越來越密實,讓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更加精彩,讓一個個民生亮點,讓一項項民生制度,構成一幅高品質生活的美好畫卷,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來源:宣講家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2/0311/1161760.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延安市紀委監(jiān)委駐市政府辦紀檢監(jiān)察組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