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一場持續(xù)40多天的人間浩劫,30萬同胞慘遭殺戮,留下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一個飽受屈辱但從未屈服過的民族,面對災難,堅韌前行,在民族危難之際,“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外來侵略的英雄凱歌。有著5000多年文明的偉大民族,延續(xù)著中華民族子孫血脈的英雄人民,寧死不受亡國恥,前赴后繼抗日寇,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鑄就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最終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在抗日戰(zhàn)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硝煙散盡,精神永存。一部抗日戰(zhàn)爭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血淚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華民族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強大動力,激勵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振興中華的征程上精忠報國,自強不息。時代變了,但不怕犧牲、無私奉獻、自強不息的抗戰(zhàn)精神沒有變??姑涝?、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偉大建黨精神……其中蘊含的犧牲、奉獻、自強精神,無不與抗戰(zhàn)精神一脈相承,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精忠之魂”。
每一次回眸,都是對歷史記憶的強化,更是對美好未來的矚望。我們從未忘記那段沉痛的記憶,當震耳的警報聲響起,讓我們向遇難同胞致哀。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是為了緬懷過去,勿忘歷史,更要喚起每個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當前,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勵精圖治、奮發(fā)有為、攻堅克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越是在這樣的關頭,越是要激發(fā)民族覺醒,增強更為緊密的民族團結,把全民族的智慧才華、資源要素、潛在能量充分發(fā)揮出來,凝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巨大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無論歲月如何更迭,無論時光如何流轉,一句“勿忘國恥”依舊會激起我們血脈中不屈的靈魂,一句“振興中華”仍然能喚起我們內心的民族尊嚴。抗戰(zhàn)精神如激流奔涌不息,融入一代代中國人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力量之源、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繼往開來、奮勇向前。我們要從那段不屈抗爭的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高揚抗戰(zhàn)精神之旗,砥礪“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奮進之志,以強烈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精神,不負韶華,銳意進取,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行進!(來源:宣講家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1/1213/1152491.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