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范應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提高防范應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今年以來,國際國內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多發(fā)頻發(fā)。特別是今年7月河南等地的汛情和近期山西等地的強降雨,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眾多慘痛的教訓,要求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防范和應對準備。

一、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清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嚴重危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于安思危,于治憂亂”,這是幾千年來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極端天氣的頻繁“來訪”,給預報帶來更大挑戰(zhàn),給防范帶來更多被動,造成的損失也超出尋常。

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一地若發(fā)生極端天氣,輕則毀橋斷路、生產中斷,重則房倒樓塌、作物絕收,人民群眾幾年甚至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毀于一旦。今年的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鄭州市受災人口188.49萬人,市政道路損毀2730處,干線公路損毀1190處,農村道路損毀6415處,受災農村1126個,倒塌房屋5.28萬間,農作物受損167.24萬畝、絕收43.49萬畝,最新核實直接經濟損失532億元,損失巨大。

嚴重威脅衛(wèi)生健康。極端天氣容易導致原有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微生物環(huán)境產生劇變,細菌、病毒等急劇增多。一種災害的發(fā)生可能會帶來其他次生災害產生流行病。

二、重視災前防范,加強應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各項準備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加強宣傳教育。頻發(fā)的極端天氣,不僅考驗著政府部門的組織能力、應急管理水平,也考驗著國民的防災與避險意識。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利用電視、廣播、公共宣傳欄、樓宇廣告牌加大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相關情況的宣傳力度,形成學習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濃厚氛圍,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另一方面,在災害頻頻發(fā)生的今天,城市居民應糾正由于慣性思維而形成的麻痹心態(tài),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學習掌握有關防災減災科學知識和技能。

開展應急演練。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應組織公眾廣泛參與防災避災演練,通過模擬真實事件及應急處置過程,給參與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對突發(fā)事件風險源的警惕性,掌握應急知識和處置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實踐證明,應急演練能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迅速從各種災難中恢復正常狀態(tài)。

備齊應急物資。政府應急防汛等部門,應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大型商超等人流密集重點場所,常態(tài)化備齊備足消防器材、防汛器材等救援物資。高層住宅住戶應自備安全繩、滅火器、強光手電等家用日常應急救援物資,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關鍵時刻能救命保命。

三、提高救援能力,做到遇事能夠有效處置和救援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在立足于防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真刀真槍的救援硬實力。

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zhèn)?、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國家綜合性救援力量建設,采取與地方專業(yè)隊伍、志愿者隊伍相結合和建立共訓共練、救援合作機制等方式,發(fā)揮好各方面力量作用。各地應急救援隊伍要常抓常練,通過安全培訓、班組安全活動等形式進行經常性的應急知識、應急技能培訓,使從業(yè)人員熟知本崗位的預案內容和應急處置措施,增強實戰(zhàn)能力,造就一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應急救援隊伍。

要加強救援指揮體制機制建設。災害發(fā)生,各種力量、各種組織、各種機構紛紛響應,如何統(tǒng)一協(xié)調、統(tǒng)一指揮是確保精準救援、快速救援、有效救援的保證,必須建立科學完備的指揮體制機制。建立應急預案管理機制,提升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建立緊急信息報送機制,提升突發(fā)事件處置效率;建立應急會商響應機制,提升應急救援決策水平;建立應急聯(lián)動指揮機制,提升應急救援指揮水平;建立應急隊伍管理機制,提升應急隊伍實戰(zhàn)能力;建立應急物資保障機制,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

要充分發(fā)動群眾力量投入應急救援。從這次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看,社區(qū)是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第一線,把社區(qū)居民發(fā)動起來,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是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的重要保證?;鶎邮亲龊梅罏臏p災救災工作、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的前提,要廣泛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整合資源、統(tǒng)籌力量,引導群眾在突發(fā)事件信息報送、先期處置、善后處理、恢復重建等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重要作用。要切實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群眾身邊的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我們要提高防范應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妥善應對一切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沿著不可逆轉的復興之路闊步前進。(來源:宣講家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1/1015/1145859.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責任編輯:趙一頔校對:張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