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71歲生日。這一天,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知識青年”董加耕、大慶“鐵人”王進喜等一行人第一次走進中南海。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開辦生日宴會,他用自己的稿費招待勞動模范。散席前,毛澤東給在座勞模每人一個蘋果,并一一握手告別。這一幕飽含著毛澤東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誼。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評選表彰勞動模范,從1950年至今先后召開16次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超3萬人次。
70年來,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用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形成了一部“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發(fā)展史,深深根植于中華兒女的血脈精魂,在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中,鑄就了一幅幅光照千秋的時代精神畫卷,樹立起一座座“勞模精神”標桿。
“開國勞模”苦干實干挺起新中國脊梁
利落的短發(fā)、飽滿的精神,開著一臺東方紅拖拉機……2020年1月14日,第三套人民幣1元紙幣正面的女拖拉機手原型梁軍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她是新中國第一批全國勞動模范,被稱為“開國勞模”。
1947年,17歲的梁軍擺脫了童養(yǎng)媳的命運,進入萌芽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學習。學校要搞機械化,梁軍積極主動報名,成為培訓班70多名學員中唯一一位女性。在廣闊的原野里,梁軍忘我地耕耘拓荒,為國家建設盡情揮灑汗水。1元紙幣上她開著拖拉機的颯爽英姿定格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正是這樣一批“開國勞模”,以一股舍我其誰的沖天干勁,在各行各業(yè)奮勇爭先、苦干實干,挺起新中國的脊梁。
“大慶油田,是黨的大慶油田,全國人民的大慶油田;我們國家有一個大慶,還僅僅是不夠啊,要艱苦奮斗一輩子,要當一輩子老黃牛!”今年“五一”勞動節(jié)之際,媒體視頻中首次公開了鐵人王進喜1966年2月在全國工業(yè)交通會議上的一段講話原聲,至今撼人心魄。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鐵人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chuàng)業(yè),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chuàng)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xiàn)了石油工人的無畏氣概。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2009年9月,在由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辦的“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范”評選活動中,梁軍、王進喜、馬恒昌、袁隆平等60名勞模成為公眾心中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范。
大愛無言 為國為民甘于奉獻
2005年10月19日,瑞士伯爾尼萬國郵聯(lián)理事大會上,來自中國四川木里縣的基層鄉(xiāng)郵員王順友,出現(xiàn)在全球84國郵政高層領導者視野中,這是國際郵聯(lián)打破131年的規(guī)定,首次邀請基層郵遞員。
木里縣全境平均海拔3100米。20多年來,王順友一個人、一匹馬,翻山越嶺,踏遍坎坷,與孤獨寂寞為伴,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公里,每年投遞報紙80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遞準確率達100%。他被譽為中國郵政“馬班郵路”的忠誠信使,用腳步丈量綿綿青山,用真情連接大山內(nèi)外的親情、友情,在他心中,“為人民服務不算苦”。
2021年5月30日,56歲的王順友因病逝世。他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最美奮斗者”等榮譽稱號。
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不辱使命戰(zhàn)“疫”出征的鐘南山;從“知識工人”鄧建軍,到“白衣圣人”吳登云……無數(shù)勞模生動詮釋了胸懷天下、為國為民,披肝瀝膽、甘于奉獻的精神品格。
“擇一事、忠一生,國為重、家為輕,這是對勞模精神最好的詮釋。”2020年,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特級技能師、高級工程師洪家光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有著“中國第一車工”盛譽的他,難忘頒獎一幕時的激動心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我授獎,這是對產(chǎn)業(yè)工人的最大肯定。我一直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努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作出新的貢獻”。
在平凡崗位上發(fā)熱發(fā)光
“以前,我認為要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才稱得上是勞模。”2020年度全國勞動模范、中建二局三公司華東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李綱笑言。
2019年3月,李綱赴任南京華能雙子座EPC項目指揮長。該項目地下構造帶斷裂,為工程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李綱偏要“碰碰硬”。最終,他帶領團隊實現(xiàn)91天完成95幅地連墻的施工進度,刷新了華東區(qū)域超深地連墻施工的新紀錄,為長江生態(tài)保護貢獻了才智。
從初出茅廬的實習技術員到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李綱深知,“在平凡的崗位上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情,正是發(fā)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的價值所在。”
邁步新時代,一批批年輕的勞動模范走上舞臺,以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熱情與激情,書寫了“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的時代篇章。
“人有病了會去看大夫,油井有病了就要找修井工。”全國勞動模范、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第十采油廠井下作業(yè)大隊高級技師楊義興,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泡在野外現(xiàn)場,研發(fā)的修井工具,有31件取得國家專利,有50多件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
每次野外作業(yè),楊義興要對地表3000多米以下的井筒進行故障分析,在直徑12.4厘米的采油井口為故障油井“做手術”,先后有300多口油井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楊義興坦言,想要練就一手絕活,沒有什么捷徑,唯有“大膽創(chuàng)新,奮斗不止”。工作以來,他讀書筆記寫了40多萬字,鉆具結構圖紙畫了幾萬張。
在他看來,勞模精神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不斷邁向新境界、新高度、新水平。”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久久回響。(見習記者 韓飏 )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