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烏蘭夫
共話長征憶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蹤奇正敵圍破,信息浮沉民意淺。
捷報迅傳逾朔漠,義詩響應度陰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
烏蘭夫,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曾用名云澤、云時雨。蒙古族。
寫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烏蘭夫同志為紀念長征勝利五十周年而作,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的關鍵,它使全國人民對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長征的勝利促使抗日戰(zhàn)爭得以實現(xiàn),也保證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軍的基干和黨的大批優(yōu)秀干部。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形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市級領導地位,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到勝利奠定了基礎。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長征,跨越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跡、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yè)績,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革命篇章。長征途中,紅軍不畏征途艱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難,表現(xiàn)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chǎn)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jié)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撐并凝聚著他們,毫無畏懼、前仆后繼地勇往直前?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征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