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國話語體系是集黨的思想話語和群眾話語于一體的話語體系。推進黨的思想話語和群眾話語的銜接轉化,是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兩種話語體系的關系
黨的思想話語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所形成的思想理論體系及表達風格,包含思想意蘊和文字范式兩方面。作為全黨、全民族的思想行動指南,黨的思想話語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階級特質,帶有鮮明的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外在體現。群眾話語是群眾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感悟出的,為群眾廣泛認可的生產生活知識,是群眾交流溝通的工具,指引人們識別是非善惡、規(guī)范群眾言行舉止。
黨的思想話語和群眾話語同種同源、互聯互通,是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主渠道,也是黨得以武裝群眾、動員群眾的重要載體。兩種話語體系又有嚴格區(qū)別,黨的思想話語是高度凝煉升華的語言文字,適用范圍廣、穩(wěn)定性強,指向明確;群眾話語泥土氣息濃厚、口語化強、鮮活生動,感染力強又靈活多變,地域特征明顯。
二、用好群眾話語宣傳黨的思想話語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就是自身話語同群眾話語銜接轉化的歷史。黨的思想話語同群眾話語有機融合,黨就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事業(yè)就會繁榮昌盛,否則就會脫離群眾,黨的事業(yè)就會遭遇挫折。黨的領袖歷來都善于用群眾熟知的話語,闡述黨的思想理論,喚起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志主持制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規(guī)定了“上門板、捆鋪草、借東西要還、洗澡避女人”等內容,用群眾身邊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紅軍紀律,使群眾真正意識到紅軍和舊軍隊的本質區(qū)別;為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他用“農夫和蛇”的故事,警醒人民不被國民黨反動派“求和”假象蒙騙,徹底推翻了蔣家王朝在大陸的反動統(tǒng)治。改革開放初期,面對各種質疑,鄧小平同志多次用“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的民間俗語,鼓勵大膽改革大膽探索,改革開放事業(yè)得以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以“擼起袖子加油干”激勵人民擔當使命、奮斗新時代,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回擊個別國家對中國道路別有用心的質疑,表達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三、推動兩種話語有效銜接轉化
黨的思想話語同群眾話語的銜接轉化,關鍵是將黨的思想精髓通過合理恰當的方式注入群眾精神深處,化為群眾自覺行動;重點是科學吸納群眾話語為我所用,使群眾喜聞樂見、熟知易解。實現兩種話語在方向上高度一致、形式上無縫對接。
(一)教育群眾和學習群眾相統(tǒng)一
“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黨的思想工作者,要永遠成為群眾的一分子,置身群眾中間經歷而不能事外旁觀,向群眾躬身學習而不能居高臨下指點,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做合格的群眾,再努力成為高明的思想工作者。
一是恪守群眾情懷。食民間煙火,懂百姓哀愁,看莊戶人家對日常生計的精打細算,不發(fā)不明就里的無端責問;悟升斗小民在命運無常下的妥協(xié)順服,少做“怒其不爭”的痛心疾首狀。明白群眾看似不合理舉動背后的心酸無奈,對民間疾苦炎涼刻骨銘心而不只是感同身受。保持群眾本色,才能始終站在群眾立場,真正體味出、感悟到群眾話語的厚重滄桑。
二是學習群眾話語。群眾話語不是孤立的語言文字,更是從群眾生產生活破土、經過引申轉化、傳承積淀下來的思想認知體系,是數代群眾人生智慧的升華和濃縮。擷取群眾話語的同時,不是簡單對只言片語采取拿來主義,更要學習發(fā)掘群眾話語背后的哲理意蘊、價值感情和群眾心聲,學得體系為我所用。
三是做好群眾教育。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民群眾愿意接受黨的思想教育。教育群眾,要立足群眾關心關注卻又想不透、悟不通的問題,用群眾話語表達傳遞黨的思想要義,為群眾釋疑解惑,啟發(fā)群眾覺悟。幫助群眾成長進步,讓群眾從思想和行為上,接受黨的思想話語浸潤熏陶,接受黨的科學理論武裝。
(二)直面問題和團結鼓勁相統(tǒng)一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矛盾是前進的動力。“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理論的根本價值,在于直面時代課題,回應時代之問,把理論偉力轉化為實踐偉力。黨的思想理論不同于一般的方法策略,它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和原則,通過回答“怎么看”、指導“怎么辦”,推動、幫助一系列問題的根本解決。
一是直面現實問題。思想理論脫胎于所屬時代,為著改造社會、解決問題而產生。黨的思想話語,不僅要全面掌握當下存在的問題,還要科學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精準觸及問題實質,回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解決問題,主要從路線方針政策入手,給出宏觀的方向原則,引導群眾依據原則按圖索驥,依照具體的法律政策程序推動問題具體解決。對無法解決、超出現實、違反政策的期望和要求,實事求是坦誠不足、耐心解釋,有效疏導群眾情緒,真正釋疑解惑,讓群眾心服口服。
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科學處理建設性意見建議和尖銳性批評質疑的關系,開門納諫,對群眾批評質疑不諱疾忌醫(yī),善于舉一反三,但對別有用心的錯誤言論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有力回擊。善于傾聽民意,懂得從群眾口中“責之切”感悟心中“愛之深”,善于從群眾批評背后發(fā)掘建設性意見,并積極吸收采納。做好黨情民意的上傳下達,把群眾描述問題的“痛心疾首”置換為剖析問題的“一針見血”,把群眾受困問題的“切膚之痛”轉換成推動問題“立行立改”的巨大動力。
三是善于團結鼓勁。針對發(fā)展中的問題,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問題性質,明白這是前進成長的代價,根本要依靠深化發(fā)展來解決。從群眾切身感受的現象入手,讓群眾意識到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一次進步,都會推動社會前進一步、上升到新層次,達到新高度。黨帶領群眾解決問題,不僅踏平坎坷成大道,更能生于憂患、多難興邦,鑄就了鋼筋鐵臂,形成抵御更大風險、戰(zhàn)勝更大困難的品格和能力。
(三)思想深刻和表達通俗相統(tǒng)一
列寧曾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簡單明了。理論掌握群眾的關鍵,在于以其徹底的真理光輝,照亮群眾內心,滌蕩黑暗蒙昧;以其嚴密雄辯的邏輯論證,折服群眾心智,驅散彷徨迷惑。思想深刻是黨的話語的最大特質,也是馬克思主義勝過其他主義的關鍵之處。表達通俗就是把思想理論的深邃徹底以群眾看得懂、理解得透的形式完整原本地展示出來,讓群眾充分領略感受,真正受到啟發(fā)教育。
一是研習機理深入本質。執(zhí)著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經典作品的學習揣摩,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領悟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建立完整系統(tǒng)準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探索考證黨的思想話語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支撐,從字里行間、文字背后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和必然,感悟真理的力量,達到理論上的無比清醒和信念上的絕對堅定,進而以巨大的熱情和動力,推動黨的思想理論深入基層群眾。
二是交流互動推心置腹。傳播者憑著對黨的思想掌握的高屋建瓴、真理在握的成竹在胸,撬動群眾心扉,啟發(fā)群眾覺悟,進而折服群眾,達到讓群眾醍醐灌頂和振聾發(fā)聵的功效。在平等自愿基礎上,把黨的思想話語化為浸潤群眾心田的涓涓細流。
三是表達方式通俗明了。對黨的思想理論材料加工整理、科學轉化,準確把握精髓要義,采用從容平淡的方式,從群眾熟悉的語言、司空見慣的事物、習以為常的現象中揭示其不凡之處,以自然的風格、樸素的語言解讀妙言真諦,闡釋真理魅力,催群眾徹和悟,化群眾心與行。
(作者單位: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