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D261.4; D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8-0051-03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黨史蕩氣回腸。“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學習黨史是我們黨永葆初心、永遠年輕的重要保證。黨的經典文獻作為黨的歷史的重要構成,蘊涵著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對過往的總結與對前路的思考,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一個個里程碑,也是我們黨開創(chuàng)光明未來的一個個指路牌。學習黨的經典文獻不僅能全面地了解黨的歷史,還能充分地感悟黨百年奮進的思想偉力,而科學的學習方法則是達成以上效用的重要前提。
堅持研讀原文與考察背景相結合
黨的經典文獻凝聚著我們黨百年奮斗的經驗智慧與百年探索的理論成就。學習黨的經典文獻,首先要掌握其中深邃的理論思考與深厚歷史底蘊。為此,既要研讀原文,以領會其蘊涵的主旨要義,又要考察背景,以理解其誕生的歷史動因。
研讀原文,就是要埋頭苦讀黨的經典文獻的原文原篇,反復品讀文段章節(jié)中的精彩論述,了解主要內容與基本觀點。馬克思指出:“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學習黨的經典文獻并非一件易事,不下一番苦功夫,難覓經典真味道。領會經典文獻字里行間的內涵深意,基礎是原汁原味讀,泛泛概覽或淺嘗輒止,必難準確理解其原意;研讀中,決不能貪多更不能求快,只有下大力氣、花真功夫,才能體會經典文獻的思想之美與文字之美,才能真正學懂弄通經典文獻的主旨內涵。例如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對“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的經典論述:“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只有經過仔細研讀、反復品味,才能領會這詩一般的語言背后蘊涵著對中國革命前景的堅定信心與歷史偉人的高瞻遠矚。
考察背景,就是要培養(yǎng)一種強烈的歷史在場感,回到歷史之中去考察黨的經典文獻形成的歷史動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學習黨的經典文獻,要置身于經典文獻形成的歷史場域中,考察其誕生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條件,認清黨在當時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形勢任務,進而深入理解催生經典文獻的歷史動因。例如在學習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掀開改革開放歷史序幕的經典文獻時,就要置身于改革開放前夕的歷史場域中,科學認識“文化大革命”對黨和國家造成的嚴重損失,深刻體會扭轉這一危難局面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充分體會作出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巨大魄力與政治勇氣,進而理解這篇經典文獻是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是黨和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堅持回溯歷史與聚焦現(xiàn)實相結合
黨的經典文獻作為記錄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重要載體,既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又透著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因此,學習黨的經典文獻,既要回溯歷史,準確認識其歷史地位與作用,又要聚焦現(xiàn)實,感悟其厚重的時代價值與啟示。
回溯歷史,就是要立足黨的經典文獻誕生的歷史節(jié)點,重溫黨的那段奮斗歲月,關注在這篇經典文獻的指引下,黨和國家創(chuàng)造了什么樣的歷史成就,迎來了什么樣的發(fā)展前景。例如在學習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這篇奠定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基礎的經典文獻時,要立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一特殊歷史時刻。當時,我們黨提出要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然而,對于什么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內部還有一些模糊認識。為及時澄清認識并回擊謠言,毛澤東發(fā)表了這篇光輝文獻,闡明了人民民主專政建立的必然性,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和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及民主與專政的辯證關系等一系列根本問題。在這篇經典文獻指引下,黨團結帶領人民頑強奮斗、不懈探索,消滅了在中國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如此,才能深刻理解這篇經典文獻在黨的百年歷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聚焦現(xiàn)實,就是要結合實際從黨的經典文獻中尋找啟示與借鑒。黨的經典文獻之所以愈久彌珍、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其蘊涵的歷史智慧閃爍著指引現(xiàn)實的光芒。我們黨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得好,黨和人民事業(yè)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我們黨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重要方法論原則。學習黨的經典文獻,也要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歷史映照現(xiàn)實,即從黨的經典文獻所蘊含的科學理論中,找到推動當下實踐發(fā)展的理論指導;從黨的經典文獻所承載的歷史智慧中,找到解決今天現(xiàn)實問題的方法借鑒。例如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所提及的12條工作方法,對黨員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學習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再如黨史上兩個著名的歷史決議,即《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回顧黨的歷史的基礎上,科學總結了黨的經驗教訓,其中不少經驗總結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展開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堅持敬仰緬懷與躬身自省相結合
黨的經典文獻既凝聚著黨的歷屆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又彰顯著一代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厚重的人民情懷與堅強的黨性修養(yǎng)。因此,學習黨的經典文獻,從中汲取偉大的精神力量與豐富的黨性滋養(yǎng),是題中應有之義。學習過程中,既要敬仰緬懷,致敬革命先輩,又要躬身自省,砥礪黨性修養(yǎng)。
敬仰緬懷,就是要通過學習黨的經典文獻來緬懷革命先輩的歷史功績,傳承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經典文獻承載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感人事跡與偉大精神,是共產黨人黨性修養(yǎng)的源頭活水。1939年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寫就的《紀念白求恩》,緬懷了白求恩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英雄事跡,贊揚了他強烈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講演稿《為人民服務》,深切懷念了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感人事跡,深刻詮釋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再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切緬懷毛澤東為黨和人民作出的豐功偉績,系統(tǒng)闡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定信念、崇高風范、非凡魄力與偉大人格。學習黨的經典文獻,要將黨的經典文獻作為跨越時空的橋梁,向革命先輩致敬、同歷史偉人對話,深刻感悟字里行間所蘊藏的革命先輩對初心使命的執(zhí)著追求與忠實踐行,不斷汲取堅定信仰、增強黨性的精神養(yǎng)料。
躬身自省,就是要通過學習黨的經典文獻來查找自身不足,在堅守初心上找差距,在踐行使命中查缺漏。要把學習黨的經典文獻當作一次思想政治上的“體檢”,將自己擺在經典文獻面前,對照其中關于共產黨員標準要求的論述去檢視自己。在閱讀中感知差距,在學習中查找不足。1939年,劉少奇在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作的演講《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系統(tǒng)論述了共產黨員為什么要進行修養(yǎng)與怎么進行修養(yǎng)等問題。在學習這篇經典文獻時,要反問自己是否明白黨性修養(yǎng)對黨員的特殊意義,是否具備共產黨員應有的品質素養(yǎng)。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廣場發(fā)表的《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無疑將作為里程碑式的經典文獻載入黨的史冊。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黨員發(fā)出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xù)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在學習這篇經典文獻時,要反思自己能否時刻響應黨中央號召,是否有能力在新時代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由此,在不斷躬身自省中砥礪黨性,在查漏補缺中提升能力。
黨的經典文獻述說著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征程,承載著黨接續(xù)奮斗開創(chuàng)偉業(yè)的百年輝煌。通過對黨的經典文獻的學習,不僅能深化對黨的歷史的理解認識,更能增強對黨的歷史經驗、理論智慧、光榮傳統(tǒng)的體會感知,進而更加充分地感悟支撐我們黨奮斗百年的思想偉力。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版社,2020.
[3]沙健孫.學習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經典著作的意義和方法[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3).
(作者簡介:楊崇磊,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講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