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引導分指揮在與合唱隊員合練。本報記者 蔡代征攝
《社會主義好》《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走在大路上》……7月1日上午的天安門廣場上,一首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喎懫穑F(xiàn)場7萬名群眾和與會代表的情緒被不斷點燃,紛紛跟著合唱隊員們一起合唱。負責引導大家合唱的,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首次設置的36名情緒引導分指揮。
情緒引導分指揮全部來自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與中心表演區(qū)的14名分指揮一起,共同開展訓練。“他們不僅具備專業(yè)指揮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將飽滿的情緒釋放在廣場上,傳遞到現(xiàn)場群眾中間。”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剛說。
7首歌曲大都是行進式曲風的作品,演唱者需要有飽滿的情緒,才能表達出最佳效果。中心表演區(qū)的14名分指揮可以提前與3000名合唱隊員反復合練,可是對于情緒引導分指揮來說,他們無法提前與群眾見面,合練更是無從談起,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巨大難題。
“對著空氣練,照著鏡子練,找同學練,逮著機會就‘變臉’。”情緒引導分指揮馬云霏是個性格開朗的大三女生,笑起來很有感染力,說話也非常幽默。“我以前其實挺內向的,當上情緒引導分指揮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自信了。”3個多月的不間斷訓練,讓馬云霏獲益匪淺。
馬云霏說,作為情緒引導分指揮,最重要的就是將自己對于歌曲的理解和情感傳遞給現(xiàn)場群眾,讓他們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跟著一起合唱。日常除了要練習體能和指揮動作,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就是練習表情。本身就不是指揮專業(yè)出身,性格又偏內向,有時候顧得上指揮動作,就顧不上表情了。
“廣場很大,有的群眾坐得遠,我們的表情要相對夸張,遠處的人才能看得見。”沒學過表演,剛開始訓練的時候,馬云霏的表情總過不了關,眼睛睜得不夠大、嘴張得不夠大,挨過不少批評。
不服輸?shù)乃蛯χR子苦練,“自己唱歌的時候,表情的確很微弱,如果要讓遠處的觀眾看得清,得至少夸大一倍。”把眼睛睜大、把嘴張圓,就連眉毛也跟著節(jié)奏一挑一挑,氣息加重一些,上半身的起伏也夸大一些,情緒立刻就表達出來了。
找到感覺之后,只要有機會,馬云霏就調動情緒,反復練習,宿舍的墻壁、洗手間的鏡子都是她練習的觀眾,她還會主動拉著其他情緒引導分指揮,讓他們幫忙挑錯。漸漸地,馬云霏突破自己內心的障礙,將一個自信的情緒引導分指揮展現(xiàn)了出來。
平時,情緒引導分指揮也會跟著其他分指揮一起到合唱團里去排練,平常都是對著自己練習的馬云霏覺得這是個練習的好機會,就把合唱團的學生們當觀眾,以最好的狀態(tài)指揮演唱。有一次排練的過程中她忽然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一直跟著她一起唱,就連臉上的表情都跟她幾乎一模一樣,那個瞬間,她意識到自己成功了,她終于知道一名情緒引導分指揮的使命是什么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