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自治區(qū)教育廳貫徹落實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部署,推動高校立德樹人工作持續(xù)深入開展。全區(qū)各高校把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運用紅色資源,創(chuàng)新載體方法,從看得見的變化切入、從打動人的故事講起,拉近歷史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入腦入心,教育引導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社會主義,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思政課中講好黨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出臺相關措施,推進大中小學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
全區(qū)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4240多名思政課教師,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必學書目學習活動,開展黨史類集體備課327場次,優(yōu)化課程教學設計,在各門思政課必修課中有機融入黨史內容,講清講透各門思政課中蘊含的黨史道理學理哲理。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課題案例的搜集過程中,對相關新聞政策進行梳理,既將研究的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又強化了黨性原則。梧州學院思政課教師結合所授課學生專業(yè),將黨史知識、黨史故事、英雄人物融入講授內容,增強教育教學針對性。該校以“專業(yè)+思政”“思政+專業(yè)”“通識課+思政”的模式,切實修好黨史這門“必修課”。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各高校開設黨史類思政課選修課255門,選修學生達32.1萬人次。將黨史類思政課選修課與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專題講座融合,舉辦黨史類講座739場次,覆蓋34.2萬名學生。廣西民族大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緊緊抓住思政課程建設“主戰(zhàn)場”,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共產黨宣言>導讀》《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等近10門選修課程,推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系列微課。
為提高我區(qū)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邀請區(qū)外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水平專家錄制公開課,依托思政課五門必修課打造黨史課堂教學精品24講,在全區(qū)高校思政課教師中宣傳展播。全區(qū)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共為師生上黨史思政大課694堂。
在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支持下,廣西各高校突出黨史內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流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廣西師范大學成立湘江戰(zhàn)役與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百色學院成立“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南寧師范大學、梧州學院、百色學院在立項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碩士學位點過程中,把黨史研究作為重要方向。全區(qū)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開展以黨史教育為核心的“四史”研究專項課題100項,錄制黨史學習教育優(yōu)秀微課200余堂,面向基層開展黨史宣講820余次,發(fā)表黨史類研究論文320余篇。
在紅色文化感召下“學史增信”
廣西紅色資源豐富,是青少年“學史增信”的最好營養(yǎng)劑。在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指導下,廣西各高校積極發(fā)揮紅色資源優(yōu)勢,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用信仰之光照亮青年學生成長道路,用信仰之力開辟大學生奮斗征程。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挖掘桂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指導教師以湘江戰(zhàn)役為核心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學院青年教師黨員萬來志博士,今年以來帶領學校師生到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開展10余次的湘江戰(zhàn)役歷史講解工作,正確認識紅色政權的由來,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
北部灣大學將黨史和校史緊密結合,在全區(qū)高校中率先設立黨史館。館內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北部灣大學不同歷史時期的光輝歷程,展示了北部灣大學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同行的崢嶸歲月,生動呈現了學校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擔當和作為,具有強烈的現實教育意義。
桂林理工大學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通過實地參觀、鮮活講解、互動體驗等方式開展現場教學。百色學院組織師生黨員到百色起義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卡近2000人次,開展“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祭奠英烈活動3000人次,600多名黨員參加在百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行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挖掘各專業(yè)、學科背后的黨史背景,講活“我身邊的黨史故事”。玉林師范學院利用桂東南紅色資源開展教育,“打卡”紅色教育基地。
在用好國家規(guī)定教材的同時,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還加強黨史學習教育資源供給,推動大中小學使用好《紅色廣西》《建設壯美廣西——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輔助讀本》等一批地方教材,傳承紅色基因,向學生宣傳我區(qū)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就。廣西師范大學、百色學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梧州學院分別結合湘江戰(zhàn)役、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和梧州地區(qū)紅色文化等紅色資源,建立4個新時代全區(q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學基地。
在學史實踐中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來就不是象牙塔里的坐而論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史為鑒、不忘初心,更好前行。廣西高校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結合自身專業(yè)特長開展多種形式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身成長的坐標。
廣西師范大學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深入開展理論宣講活動。該校成立望道研習社和“四史”研習社,組建師生宣講團,深入當地黨政機關、社區(qū)學校、企業(yè)廠礦,開展“四史故事”理論宣講活動52場。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遴選優(yōu)秀學生代表220余人,組建“紅雁”黨史學習教育培訓班,用紅色精神譜系立心鑄魂打底色,通過黨史激勵學生到社會大舞臺上建功立業(yè),示范帶動更多同學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成長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
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近千名團員青年,組成290支實踐調研隊伍,開展“獻禮百年華誕 青聽黨員故事”團員青年尋訪百名老黨員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尋訪活動了解黨的歷史、挖掘黨員故事,在尋訪中接受精神洗禮,在傾聽中筑牢理想信念。
自治區(qū)黨委教育工委、自治區(qū)教育廳還面向全區(qū)大中小學,開展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核心內容的系列主題活動。舉辦以“學習‘四史’踐使命、傳播青春正能量、爭做校園好網民”為主題的全區(qū)高校大學生網絡文化節(jié)和網絡教育優(yōu)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以“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為主題開展黨史知識網上問答活動,參與答題學生超過70萬人次。組織開展全區(qū)高校師生“網上重走長征路”暨“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其中,參加對壘賽、打擂賽等“四史”知識競答活動13.6萬人次;依托易班網和新媒體矩陣開展黨史學習類線上活動1162次,覆蓋92萬余名大學生。舉辦“感黨恩跟黨走”廣西高校紅色故事大賽,參與師生超過20萬人次。推動高校采取動漫、說唱、微課、講解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黨史故事講述相關活動2707場次,參與學生56.9萬人次。(本報記者 奚振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