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參觀。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6月20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開館。次日,紀念館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每天從9時起,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團體按照防疫要求,懷著崇敬的心情有序進館參觀,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參觀的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表示,站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回顧中共三大的歷史,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xù)革命精神,汲取前行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堅守初心使命 明確方向 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
隔河相望,東山街道新河浦社區(qū)黨委書記張艷早早就惦念著要到新館參觀。“進館不久,我就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的文字,多年前向黨旗莊嚴念出的入黨誓詞仿佛又在耳邊回蕩。”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跟隨著講解員,聆聽革命先輩的奮斗歷史,不時停留在泛黃的史料前駐足感受,看著展板上世紀30年代的東山鳥瞰照片,張艷對于自己所處的歷史文化街區(qū)的面貌變遷,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百年變化滄海桑田,百年奮斗初心不改,我深深感到黨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不易。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讓我更加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等到戰(zhàn)勝疫情,紀念館全面開放后,我一定帶著我的孩子,帶動更多的街坊、朋友來這里學習黨史。”
中共三大代表縱覽墻前,不少觀展者久久停留。“你看,這里的代表們有很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為革命事業(yè)而獻身。”在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的熊女士,望著革命先輩的相片感慨萬千,他們前仆后繼,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無懼流血與犧牲。
盡管之前來過數(shù)次,但熊女士仍被擴建后新補充的詳細資料所震撼。從事黨史相關工作的她,深知館方集齊史料的不易以及所需付出的巨大心血。
“走在紀念館里,百年征程如同電影般在眼前一幕幕放映,訴說著民族復興與人民幸福的來之不易。”熊女士說,中共三大的歷史讓她深感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組織能力之強。“這也是我們黨為什么能發(fā)展到今天的偉大之處所在。”她說,作為有著27年黨齡的老黨員,要向革命先輩們學習,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接續(xù)奮斗。
賡續(xù)精神血脈 堅定信念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改擴建前,我經(jīng)常帶學生來這里打卡。今天走進展館,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這個古老的紅色地標好似煥發(fā)出了新活力。”廣州市第七中學總大隊輔導員汪言偉告訴記者,早在2019年,三大會址和第七中學就成為共建單位,學校會定期組織初中學生在館內(nèi)體驗當一名小講解員。“講解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對黨史更加熟悉,也增強了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讓人們堅定信念、凝聚力量。
最令汪言偉印象深刻的是展館中的一艘小紅船復原模型。“這艘小紅船前進的方向,就像黨帶領著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披荊斬棘,駛向新的征程。”她說,看著展館中一份份珍貴史料和一件件紅色展品,心中的信念感和力量感油然而生。
“我們要利用好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這種身邊優(yōu)秀的紅色資源,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汪言偉表示,身處越秀區(qū),學校周邊蘊藏著大量紅色史跡資源,作為老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培養(yǎng)引導青少年從小做先鋒、長大做先鋒,增強學生的光榮感和對祖國的榮譽感。
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的手稿是首次亮相改擴建后的展館,手稿上記載了當時共產(chǎn)國際的指令,這些新引入的史料將98年前的那段歷史更加立體地還原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廣州東山培正小學大隊輔導員馬玉婷說,改擴建前的三大會址紀念館展現(xiàn)出的歷史是非常濃縮的,“現(xiàn)在,展館基本上把這一段歷史展開來闡述了,將很多細節(jié)都呈現(xiàn)出來了,非常翔實。”
馬玉婷所在的東山培正小學與三大會址是共建單位,2019年,越秀區(qū)少先隊成立了新時代越秀少年紅色史記講解隊,培正小學就是志愿講解隊中的一員。除了講解活動,培正小學還開展了紅色立體研學活動。去年暑假,中高年級的學生就拍攝了紅色Vlog,他們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在紅色景點的參觀過程。“我們希望同學們用當下最流行的方式,重溫最難忘的歷史,傳遞最堅定的信念,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奮進勇開新局 砥礪品格 在新征程中乘風破浪
“我們應該站在國民運動的最前列。”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輩的身影在屏幕上輪番顯現(xiàn),二樓展廳的全息投影令人們真切感受到代表們的思想交鋒、激烈討論。長期研究中共三大歷史的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黨校教授曾慶榴感慨地說,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毛澤東同志總結(ji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中共三大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開統(tǒng)戰(zhàn)工作先河的一次會議。“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我們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調(diào)動一切可以調(diào)動的積極因素,萬眾一心、共同奮斗。”
“我參與了中共三大會址考古勘查過程,49年過去了,如今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具有重要意義。各種新技術運用也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鮮活。”廣東省中共黨史學會原副會長黃振位說,要用好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的紅色資源,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讓干部群眾切身感受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同時,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革命理想高于天。”凝視著一行行縫制在馬林襯衣上的共產(chǎn)國際指令,李釗清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這句話。“理想信念之火一經(jīng)點燃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重溫中共三大這段歷史,我的心靈也得到了洗禮,更加深切感受到,只有懷揣革命理想,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作為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李釗清時時刻刻把責任扛在肩上,把老百姓放在心里。在東山街道辦工作的他告訴記者,自開展疫情防控以來,為了保障轄區(qū)內(nèi)居民的健康安全,很多個周末和節(jié)假日他都和同事一起在單位度過。“關鍵時刻,黨員要沖在一線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全力以赴把防疫工作做扎實做仔細。不管是年輕黨員還是老黨員,只要是黨員,就應該把工作標準定得更高一些,比群眾的要求做得更好一些。”
對著展館內(nèi)一份份珍貴的史料,李釗清變換著手機角度,按下快門。“我打算發(fā)個朋友圈,讓親朋好友也看看展館改擴建后的樣子。”在李釗清看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號召廣大青年學習黨史正當其時。“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讓我們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我們一定要懷揣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新征程中乘風破浪,揚帆奮進。”(南方日報記者 王佳欣 謝慶裕 錢明雅 實習生 楊婉馨 關鍵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