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5月3日電 題:說相聲的語文老師:“85后”青年的“兩棲”人生
新華社記者洪慕瑄
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山西省太原市馬蹄蓮學校初二1902班的學生正在學習古文名篇《出師表》。語文老師魏超介紹人物歷史背景時,用相聲貫口來了一段經(jīng)典的三國歷史故事:“呔!今有你家張三爺在此……后人有詩贊美曰,長坂坡前救趙云,喝退曹賊破萬兵,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他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聲音洪亮飽滿,急促時如嘈雨,高聲時若驚雷。學生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老師,聽得入神,被帶入了激昂豪邁、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
下課鈴響后,兼任政教老師的魏超又匆匆走出教室,將公共閱覽區(qū)學生翻閱后的書籍整理好。看到操場上正在打籃球的學生,他連忙走過去提醒:“快考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幾個小時后,在好悅來曲藝說唱劇場的舞臺上,魏超換上綠色馬褂,表演起傳統(tǒng)李派快板《武松打虎》。只見他右手大板打花,左手小板打節(jié)奏,口中喝道,“打個箭步,讓過虎頭抓虎尾……”,順勢還做了一個下按的動作,博得滿堂彩。
白天站在三尺講臺,為學生授業(yè)解惑;晚上登上一方舞臺,為觀眾獻藝解壓。這就是“85后”青年魏超的“兩棲”人生。
放學后作為快板、相聲演員,魏超一周登臺表演三四次。“我不指著來這兒賺錢,就是喜歡說快板,逗樂了觀眾,得到他們的肯定,我特別開心。”1989年出生的魏超從小就喜歡曲藝,大學時還特地跑到天津拜師學藝,從部隊文工團退伍后選擇做一名初中語文老師,這是因為他覺得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
“我十分尊敬我的相聲老師,他教會了我學藝做人的道理。”魏超表示,希望能在教師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發(fā)光發(fā)熱。同時,相聲和快板又是他割舍不掉的愛好,晚上的登臺演出讓他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相聲的定場詩很多都是從宋詞改編而來,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和語文其實是相通的,”他說,有時將課本上的古詩、古文配上快板的節(jié)奏讓學生背誦,他們會記得更快更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