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命運的邂逅,一場歷時11年的苦苦追尋,感動中國,走向世界: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連發(fā)4條推文,向海外受眾介紹新華社記者從自己拍下的一張照片為起點,歷時11年尋找一位彝族母親的故事。
這個故事,正是新華每日電訊2月2日的融媒體報道《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
立春時節(jié),“春運母親”的故事,如一縷暖陽,擊中人心。有網(wǎng)友說,“也許是年紀大了吧,這報道看哭了三次。”
這故事,讓人們看到了“愛與溫暖”,看到了“生活哪怕辛酸,我們也要努力向前”,更看到了“真實的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僅在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后臺,留言就達11000多條;新華每日電訊微博話題“11年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瀏覽量突破2億;各大央媒等300多家主流媒體轉(zhuǎn)發(fā)。一個普通人的故事“破圈”刷屏。
“春運母親”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強烈的共鳴?因為——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肩背比人還高的超大行囊,左手拎著破舊雙肩包,右手攬抱著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剛毅堅定地望著前方……11年前,“春運母親”巴木玉布木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更好的生活,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矮小的身軀、柔弱的雙肩扛起母親的重任。一圖勝千言,震撼之下,很多人因此走進公益、慈善、扶貧的行列。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奮斗的故事。“不管我們生活多難,我們都要往前走。”外出打拼、試種煙葉……巴木玉布木不斷地與貧窮較勁。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勤勞奮斗的生動寫照。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巨變的故事。11年前的那趟歸程,巴木玉布木坐了兩趟火車,用了三天兩夜,如今只需十多個小時;那一年,中國高鐵還不足1萬公里,如今已達3.79萬公里。而春運,基本已“無新聞”,“買票人擠人,坐車人疊人”的窘境早就進入了歷史。像高鐵和春運一樣,祖國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guān)于精準扶貧為貧困地區(qū)群眾圓美好生活夢想的故事。是脫貧攻堅,給巴木玉布木的家鄉(xiāng)——令人牽掛的深貧地區(qū)大涼山帶來巨變,她和鄉(xiāng)親們,住上了大雨漏不進、寒風吹不進的房子,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她家,三室一廳的鋼筋水泥房里家電齊全;“頓頓都有大米飯,有蔬菜也有肉吃”;孩子們健康陽光,都有學上……這些,她“小時候做夢都想”。
巴木玉布木的夢,是大涼山貧困群眾的夢。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國發(fā)出精準扶貧號令時,巴木玉布木的家鄉(xiāng)涼山州還有51萬貧困人口,山高坡陡的越西縣更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經(jīng)過8年精準扶貧,越西縣8.2萬個貧困家庭,都像巴木玉布木家一樣從土坯屋、茅草房搬進了通電、通水、通路、家電齊備的安居房。
巴木玉布木的夢,更是中國夢。2020年11月23日,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像巴木玉布木一樣,過去8年,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創(chuàng)造了人類反貧史上最偉大的奇跡。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渴望卻難以企及的小康夢,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正在夢圓。
巴木玉布木的命運之變擊中人心,其實是偉大的脫貧攻堅溫暖了人心,是脫貧攻堅最有力的例證、最生動的故事。
成功脫貧的“春運母親”巴木玉布木,又有了新的夢想。過完彝族新年,她與丈夫到福建養(yǎng)海參,開始了新的奔跑。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億萬中國人民,正像巴木玉布木一樣敢于追夢,只爭朝夕。在黨的領(lǐng)導下,匯聚“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奮斗合力,新時代的中國,一定能夠?qū)懴赂?ldquo;春天的故事”。(記者 李洪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