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炮火的硝煙彌漫在秦淮河畔,骨肉分離、同胞遇難,侵華日軍在占領南京后,對南京城的軍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殘酷至極的血腥屠殺,留下人類文明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家園之祭、民族之殤、國家之難,我們不能忘、不可忘、不敢忘。正視過去、銘記歷史、堅守和平,相信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下,人人都能起而行之,爭做“珍惜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維護和平”的有力捍衛(wèi)者。
正視過去。歷時兩年半的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是國際社會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的正義審判。事實不容篡改,我們要高度警惕、堅決抵制任何顛倒黑白、否認罪責的錯誤言論,堅決同罔顧歷史、漠視過去的言行作斗爭。不足百位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被聯(lián)合國永久保存的《世界記憶名錄》、現場的影像資料、國際友人的日記物證……這些都是歷史的有力見證和正義支撐。我們要牢固樹立“是與非、對與錯、正與邪”的鮮明導向,從戰(zhàn)爭史實中洞察歷史脈絡,從歷史真相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磅礴偉力,不惜一切代價正視真相、還原真相、保存真相,讓真相公之于眾,大白于天下。要賡續(xù)傳承“不畏、不懼、不屈、不怕”的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永葆“不忘過去、開創(chuàng)未來”的精氣神,面向未來、警鐘長鳴,在告慰犧牲同胞中汲取慘痛教訓,在浴血奮戰(zhàn)、一戰(zhàn)到底中積累斗爭經驗,為實現偉大復興前仆后繼、接續(xù)奮斗。
銘記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成功,這部飽含著血與淚、悲與痛的抗爭史、奮斗史終成為現實印記。我們要時刻保持對歷史特別是“四史”的清醒認知,學而思、學而用,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鑒,才能有“明得失、知興替”的信心決心,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激蕩復興偉業(yè)。要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積極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頑強奮斗、扎實奮斗中煥發(fā)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要在弘揚主旋律中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解密克敵制勝規(guī)律,尊重歷史、學習歷史,育新機、開新局,矢志走向復興。
堅守和平。和平是人類最持久的夙愿,來之不易、倍加珍惜、共同維護。2017年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正是同根離別之痛,民族國家之殤,讓我們深刻明白“記住歷史不是記住仇恨”。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光榮傳統(tǒng),高揚“正義必勝、和平必勝”的旗幟,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的歷史進程中“撲下身”“扎下根”“開出果”,迸發(fā)出“戰(zhàn)勝一切困難險阻”的光明和熱量。要緊緊依靠人民,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tǒng)一起來,鍥而不舍謀幸福,攜手共譜“團結曲”,汲取共建、共享、共贏的智慧力量,增強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和平正道上吹響不忘本來、開創(chuàng)未來的“沖鋒號”。同時,要堅定不移維護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高舉發(fā)展大旗,扛起大國擔當,在同住一個“地球村”、同享開放合作紅利中實現全面深化改革,讓各項事業(yè)碩果累累、攻堅成色十足。(來源:宣講家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0/1211/1110473.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