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千百年來,仁愛精神薪火相傳、延綿不息,其作為一種文化因子潛藏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里,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并在關(guān)鍵時刻迸發(fā)顯現(xiàn)出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就生動體現(xiàn)了對仁愛精神的弘揚和踐行。
生生之謂仁。儒家十分重視生命的存在與價值。《周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周敦頤言:“生,仁也。”程顥說:“天只是以生為道。”朱熹說:“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為心者也。”“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在抗疫斗爭中,習(xí)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患者的生命,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這正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儒家生生之仁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
仁者愛人?!墩撜Z》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儒家講的“愛人”包括兩個層面。首先,要愛父母兄弟等親人。其次,要將親情之愛推廣開來,愛一切人??鬃诱f,“泛愛眾而親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抗疫斗爭中,年邁的母親照顧患病的兒女、夫妻相濡以沫、全家攜手抗疫一類的感人故事層出不窮。這正是儒家親親之仁的生動體現(xiàn)。全國數(shù)百萬名醫(yī)護人員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逆行出征,毅然奔赴抗疫前線。他們在工作中以舍生忘死的精神挽救每一個病人的生命,長時間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壓力,一些醫(yī)護人員甚至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我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向世界一些國家提供醫(yī)療設(shè)施、派遣醫(yī)療專家組,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這些正是儒家博愛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
以仁心行仁政??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說:“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還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家主張要將仁愛精神推及于政治,實行仁政德政。所謂“不忍人之政”就是要以民為本,對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愛心,要寬惠使民、利民富民、輕徭薄賦。在抗疫斗爭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截至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jié)算人數(shù)5.8萬人次,總醫(yī)療費用13.5億元,確診患者人均醫(yī)療費用約2.3萬元。其中,重癥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癥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這13.5億元的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梢哉f,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國家救助起到了主體性的關(guān)鍵作用,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這正是儒家以仁心行仁政的生動體現(xiàn)。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再次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中華民族的仁愛精神正是一種向上向善的文化。也正是在仁愛精神激勵和感召下,我們才凝聚起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大力弘揚和踐行中華民族的仁愛精神,使之成為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強大力量。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jīng)學(xué)院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