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萬眾矚目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聯合國風雨兼程,走過了75年不平凡歷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講話中指出:經歷一次又一次考驗,聯合國仍然充滿生機,寄托著70多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聯合國憲章》仍然是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聯合國的地位不容動搖
在當今世界,聯合國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全球最重要的多邊政治舞臺,為維護和平穩(wěn)定、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是聯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始終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權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在聯合國框架下,中國積極參與一系列重大地區(qū)熱點問題的解決,支持和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國際軍控與防擴散進程,支持國際發(fā)展合作,促進各國之間的社會人文交流合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聯合國官員多次高度肯定中國對聯合國的支持和貢獻,認為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對世界安全、穩(wěn)定與發(fā)展至關重要。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國際社會正經歷多邊與單邊、合作與對抗的歷史考驗。個別國家霸凌橫行,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急于“甩鍋”“脫鉤”“退群”,惡意破壞國際合作,竭力挑動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對抗,嚴重沖擊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此類行徑可謂咄咄逼人、氣焰囂張,但違背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能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支持,也不可能持續(xù)下去。當今世界仍然是主權國家所構成的世界。各國只有堅守主權平等原則,國際秩序才能根基牢固。因此,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全球治理體系可謂意義重大。
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前,中國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定力,堅持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與捍衛(wèi)者,捍衛(wèi)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之中的核心地位。在當前歷史階段,中國在國際事務之中的突出作用表現為:積極為世界發(fā)展貢獻智慧和方案力量,努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紀念講話中所言,各國“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開藥方,不見療效”。中國在近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基礎上,使其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對接。該倡議誕生7年來,中國已經同138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合作伙伴國家的貨物貿易總額累計超過7.8萬億美元,直接投資超過1100億美元,有力促進了各國民眾就業(yè)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中國倡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規(guī)章制度和運作由各成員協(xié)商決定;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fā)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責任,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中國還在2015年宣布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并累計向基金注資1億美元,該基金支持了80多個項目,惠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發(fā)展中國家。
多邊合作是全球抗疫斗爭的基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對全世界的嚴峻考驗,也進一步凸顯世界各國的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突破3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94萬例,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在疫情打擊之下,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許多國家陷入債務激增和失業(yè)人口攀升的困境,全球7000萬至1億人可能因疫情陷入極端貧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近期指出,新冠病毒已成為當前全球安全的頭號威脅,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對抗病毒。
自疫情暴發(fā)以來,中國大力支持國際多邊抗疫合作。中國全力支持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籌建聯合國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盡己所能向各國提供支持和幫助,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和應對方案。中國業(yè)已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和出口抗疫物資,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y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中國生產的防疫物資每天都以最快速度運往急需的國家和地區(qū)。按照相關統(tǒng)計,中國在2020年3月至9月初累計出口1515億只口罩、14億件防護服、2.3億個護目鏡、20.9萬臺呼吸機和4.7億人份檢測試劑盒,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中國明確承諾,新冠疫苗在研發(fā)成功之后,將作為公共產品與世界分享。中國還積極參與并落實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已經宣布向77個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暫停債務償還。
堅持多邊合作既是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也是全球經濟實現復蘇的要旨。中國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穩(wěn)步復蘇,尤其是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3.2%,成為全球疫情暴發(fā)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的經濟形勢持續(xù)向好,有望實現更為強勁的增長。“一帶一路”倡議經受疫情的考驗,顯示其有效性和生命力。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同比增長19.4%;中歐班列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成為承載希望的“鋼鐵駝隊”,為保障疫情下中歐及“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物流暢通和物資供應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時代,中國立足利益契合和需求互補,愿意與各國發(fā)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新引擎,共同建設“健康絲路”和“數字絲路”,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領域拓展合作。此舉既幫助各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綠色復蘇”,也增強它們防范、抵御經濟社會風險的能力。中國還愿意進一步擴大進口各國優(yōu)質的產品,歡迎各國參加第三屆進口博覽會,共享中國擴大市場的機遇。
世界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主席在紀念講話中指出:“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全球性威脅和挑戰(zhàn)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既有的實踐證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雖有曲折,但其前行的腳步不會被任何力量阻擋。無論是應對疫情挑戰(zhàn),還是破解時代難題,出路在于各國保持團結合作,以多邊主義調動各方資源與智慧,共同致力于擺脫危局。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捍衛(wèi)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動搖,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決心不會動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決心不會動搖。習近平主席在紀念講話中再次重申:“讓我們重申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更大團結和進步!”
作者: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室主任 王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