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個名副其實的花卉王國,尤其是在以“春城”昆明為中心的滇中地區(qū),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占據著得天獨厚的鮮花種植條件。來到云南,不論春夏秋冬,只要隨處買上一束嬌嫩的鮮花,和純樸的花農或花商聊上兩句,就能感受到云南這條飽含濃郁“花香”的幸福小康路。
種植鮮花,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裕
8月中旬,昆明斗南花卉市場迎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幾個時段之一。作為著名的花卉之鄉(xiāng),斗南花市的鮮花占據著全國大中城市70%的市場份額,被譽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在斗南花市有一個固定攤位的37歲花農劉秀芳,多年來都是常駐花商。家里種著6畝百合花的她,每天晚上給孩子準備好飯菜后,就騎著電動三輪車把新摘的百合花運到這里來賣,基本上全年無休。
“這里每天晚上8點半開市,許多昆明周邊地區(qū)的花農都會把自己種植的鮮花送到這里賣,還有全國各地的花商來為自己的花店準備存貨。”劉秀芳一邊修剪百合花的花枝,一邊向記者介紹,“在這里,只要花的品質好,一定不愁賣。”
據了解,因為氣候、海拔以及緯度原因,云南鮮花的成熟時間雖短,但其開放度、枝條長度、葉面光澤等方面的產出標準卻很高。因此,近年來種植鮮花成為云南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如今的云南,像劉秀芳這樣的花農越來越多,鮮花也成為云南最亮麗的一張名片。數據顯示,2019年云南花卉種植總面積達175.6萬畝,同比增長2.5%;花卉總產值達751.4億元,同比增長42.9%,增幅創(chuàng)十年之最。
改善交通,物流網絡越來越發(fā)達
除了環(huán)境和氣候優(yōu)勢外,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不斷補齊也是近年來云南鮮花產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日前,云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控制性工程大中山隧道全線貫通,這標志著串聯(lián)云南6個州市,輻射18個國家級、省級口岸的又一條“脫貧致富”大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今年年底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墨臨公路項目指揮長任小平介紹,墨臨公路通車后,不僅將結束臨滄市沒有國家高速路網的歷史,而且更重要的就是讓當地的花農可以像云南其他地區(qū)一樣享受到交通對鮮花產業(yè)帶來的巨大便利。
“花和其他的農產品不一樣,儲存時間特別短。長久以來,云南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落后,這不僅影響著百姓的出行,也對鮮花等需要快速、及時運輸的農產品的銷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云南省交通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隨著多條高速公路、高鐵線路及飛機場的陸續(xù)建成,運輸將逐漸不再成為制約云南鮮花產業(yè)發(fā)展的因素。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上半年斗南花市的人流量減少了許多,但鮮花的銷量卻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這主要得益于四通八達的快遞物流網絡,現在通過冷鏈運輸鮮花,全國基本上都可以兩天送達。”云南斗南花卉產業(yè)集團執(zhí)行總裁錢崇峻表示,除了運輸時間變短、冷鏈技術提升外,如今物流的費用也相比前幾年降低了不少,可以說,全國人民能買到便宜、新鮮的鮮花,本地花農能把鮮花賣到全國,交通基礎設施的發(fā)展立了大功。
以“花”為媒,走上“農旅”融合致富路
有了規(guī)模更大的鮮花產業(yè),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鮮花旅游”這一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模式也進入了越來越多游客的視野。與此同時,在“賞花經濟”的帶動下,各色鮮花也成為云南各地旅游發(fā)展的“穿針線”,推動旅游產業(yè)轉型發(fā)展。
位于蒼山西坡腹地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光明村,近年來已成為賞花游的“網紅”熱門地。2000米的海拔、清遠空靈的風景、無邊的薰衣草和三色堇,使光明村儼然成了游客眼中的“云上村莊”。而僅僅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云南貧困程度較深的村莊之一,全村264戶村民中有100多戶曾是貧困戶。
“光明村之所以能變成現在這樣的美麗面貌,是村民們共同發(fā)展‘鮮花旅游’的結果,我們將薰衣草、三色堇、繡球花等品種進行大面積種植,使之成為吸引游客的‘網紅’景點。”光明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明表示,隨著前來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客棧、農家樂、客運、餐飲、管理等各行各業(yè)都“破繭而出”,昔日貧窮的小山村逐漸成為旅游“明星村”。
以旅游為主線,光明村充分發(fā)揮旅游“引領三產、拉動二產、助推一產”的帶動效應。除了旅游產業(yè)外,如今在“賞花經濟”的推動下,核桃種植也成為光明村產業(yè)經濟的新增長極。昔日的貧困村,正在走一條“農旅”融合的全域旅游發(fā)展新道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