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干部的一門必修課。修好這門必修課,不是無的放矢,而有明確的目標指向。上海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把‘四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fā),更好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黨員干部學習“四史”,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guī)律、得出歷史結論,重在實現(xiàn)“三個汲取”。
一、從“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共產黨人也如此,馬克思主義政黨更是如此。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
學習“四史”,傳承中國共產黨百年傳奇的精神密碼。偉大的事業(yè)離不開偉大的精神支撐。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一樁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是一個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巨變,它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在“三個深刻改變”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三個深刻改變”、完成“三件大事”的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發(fā)揮精神的能動力量,以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通過百折不撓的奮斗,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傳奇的精神密碼。只有深入學習“四史”,我們才能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更深地愛黨愛國,增強應對挑戰(zhàn)、激流勇進的自信和動力。
學習“四史”,感悟中國共產黨人高尚純粹的理想人格。共產黨人干事業(yè),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學習“四史”,能夠使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感悟共產黨人高尚純粹的人格魅力。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發(fā)展中,我們黨涌現(xiàn)了眾多極具感召力的榜樣標桿、優(yōu)秀典范:有“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的烈士方志敏,有“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的普通戰(zhàn)士張思德,有“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有“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優(yōu)秀縣委書記焦裕祿,有“甘當螺絲釘、樂于助人”的好戰(zhàn)士雷鋒,有“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最美教師李保國。……這些在不同時期被點贊的榜樣楷模,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形象再現(xiàn),是共產黨人精神圖譜的具體表現(xiàn)。學習“四史”,才能傳承紅色基因,保持精神的定力,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從“四史”中汲取經驗智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任何自信,都不是空中樓閣,都具有堅實的力量來源。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學習“四史”,就要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堅定“四個自信”。
學習“四史”,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fā)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記載著社會發(fā)展軌跡,凝聚了前人的知識、經驗和智慧。注重從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四史”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由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的成果,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智慧。把握這一歷史邏輯,我們才能深刻認識虛無主義的政治危害性,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確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
學習“四史”,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
看一個制度好不好、優(yōu)越不優(yōu)越,要從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評判和把握,更要有歷史的眼光和比較的視野。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文明歷史發(fā)展的產物,是人類對理想社會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著世代勞動人民及其先進思想家力求擺脫奴役和依附、爭取自由解放的憧憬和渴望,為人類開辟嶄新發(fā)展道路,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正唯如此,社會主義實現(xiàn)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由機械模仿走向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巨大轉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以其顯著優(yōu)勢,推進了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四史”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xiàn)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在革除體制機制弊端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大的比較優(yōu)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活力的集中展現(xiàn)。
學習“四史”,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豐富成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一是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二是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我國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四史”表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chuàng)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長期穩(wěn)定這樣的奇跡。
三、從“四史”中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
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xiàn),它始終激勵著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開拓創(chuàng)新、堅毅前行。
學習“四史”,堅守“完全徹底為人民”根本宗旨。
70多年前,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響亮地提出了黨的根本宗旨:“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產黨人除了為人民服務,再也沒有任何其他別的目的。徹底,就是貫徹到底,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產黨人都是為人民謀利益。完全、徹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無心無意或虛心假意。這里的“心”、“意”,正是共產黨人初心的形象表述。學習“四史”,共產黨人將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作為至善的追求、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堅守“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取向,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實際行為,堅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學習“四史”,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事業(yè)都是干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學習“四史”,鼓起“勇氣、志氣、底氣”這“三股氣”,踐行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一是不屈不撓的勇氣。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共產黨人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我們既不畏懼、也不輕視,只要不屈不撓,就能成功。二是自強不息的志氣。共產黨人要有歸零和清零意識,要勇于打破思維定勢,樹立敢為天下先的膽魄,敢闖人之未闖、創(chuàng)人之所未闖,創(chuàng)造新的精彩。三是腳踏實地的底氣。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夢想,要“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不因困難而退卻,不因痛苦而放棄,腳踏實地的實干、真干、一干到底,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只有修好“四史”這門必修課,實現(xiàn)“三個汲取”,共產黨人才能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