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局紛繁復雜、國際局勢風云激蕩,總有一個聲音振聾發(fā)聵、響徹五洲。
2013年3月,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他深刻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是為世界謀大同的偉大思想,這是為人類謀幸福的深刻洞察,這是大國領袖、卓越政治家的如炬目光和高瞻遠矚。
7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嚴峻挑戰(zhàn),“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愈發(fā)凸顯出其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雖遼遠,無不到者。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
一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
17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已經洞悉經濟全球化興起時共同利益積蓄起融合世界的巨大力量,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
在2017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英國文學家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今世界,既沐浴著人類和平的燦爛陽光,又布滿了兵戎相見的戰(zhàn)爭陰霾;既享受發(fā)展進步帶來的巨大成果,又面臨國際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真切現實;既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又在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中負重前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疫情、氣候變化……都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挑戰(zhàn)。
國際格局充滿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全球發(fā)展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全人類應以怎樣的姿態(tài)應對全球性的挑戰(zhàn)?這些時代之問關乎各國利益,更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波瀾壯闊的世界舞臺,呼喚價值引領;氣象萬千的東方大國,承擔時代責任。
從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深刻闡釋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一次縱貫古今、娓娓道來的講述,都成為引發(fā)共振和鳴、匯聚變革力量的時代強音:
歷史不會忘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的實踐路徑;
歷史不會忘記,在聯(lián)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tǒng)闡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路線圖,“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互惠的發(fā)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fā)展的生態(tài)體系”;
歷史更不會忘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習近平總書記為天下謀、為世界計,反復倡導和呼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全人類的命運緊緊系在一起,匯聚起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和平、發(fā)展、繁榮的共同夢想。
從2017年寫入聯(lián)合國決議,到載入安理會決議,再到載入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促進世界繁榮發(fā)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堅實力量。
二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于以和為貴、立己達人的中華傳統(tǒng)文明,踐行于70多年波瀾壯闊、砥礪前行的中國實踐,契合世界各國對于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要進步的共同理想。
《尚書》有云:“協(xié)和萬邦”;《易傳》中說:“萬國咸寧”。海納百川的大同思想、兼濟天下的胸襟氣度,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與文化基因之中?;仡櫄v史,從張騫西行到鑒真東渡再到鄭和遠航,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一直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歷經苦難、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更是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中國不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過生活,還應該對別的國家和民族進行幫助,對世界有些益處”。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山河為證,70多年拼搏奮進的歲月為名,中國始終把自身發(fā)展置于人類發(fā)展的坐標系中,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無論是亞里士多德主張的“人類必須互相保持和諧而生活”,還是歐洲啟蒙學者倡導的“世界主義”精神,無論是非洲“烏姆干達”互助勞動傳統(tǒng),還是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倡導的“世界一家”,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中都蘊含著“共同體”智慧之花。
“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zhàn)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么就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與世界都需要的禮物。”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如此預言。如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疑正是中國帶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從封閉孤立到開放包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新認知。一些國家打出“自我優(yōu)先”的旗號大搞保護主義、利己主義,逆經濟全球化之流涌動到了早已有之、于今為烈的地步,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凝聚多邊主義的全球共識,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世界發(fā)展帶來機遇、注入活力。
從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辟國際關系思維新方式。摒棄權力制衡、利益博弈、人性自私等傳統(tǒng)西方政治哲學理念和歷史終結論、“修昔底德陷阱”等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于以更加平等、開放、包容與協(xié)作的方式共同把握人類發(fā)展命運,共享人類的光明未來。
從“一花獨放”到“百花爭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拓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新模式。文化多屬性與文明多樣態(tài)的交流互鑒,打破了以文明隔閡、文明優(yōu)劣、文明沖突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心論,不斷創(chuàng)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三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馳而不息的價值追求,更是孜孜不倦的現實行動。
在繪就“一帶一路”合作絢麗篇章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3年金秋,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幕徐徐拉開。7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由理念變?yōu)樾袆?,由愿景化為現實,從夯基筑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fā)展,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繁榮。截至2020年1月底,中國已經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企業(y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累計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為當地創(chuàng)造數十萬個就業(yè)崗位。“這是真正偉大而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業(yè)”“開啟美好未來的‘金鑰匙’”……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的由衷贊嘆,是對這一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價值的最佳腳注。
在壯大“朋友圈”、織密“伙伴網”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中巴、中哈、中柬、中越、中老、中緬等雙邊命運共同體,到周邊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從中歐命運共同體到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國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以發(fā)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舞臺,以深化務實合作、加強政治互信、夯實社會基礎、完善機制建設為渠道,在友好合作中尋求共贏的最大公約數。70多年來,中國建立100多對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同世界各國戰(zhàn)略互信全面深化、共同利益不斷交融,畫出了一個又一個攜手前行、繁榮共生的最美同心圓。
在深度參與、不斷完善全球治理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現有秩序正面臨著幾代人時間里最嚴峻的挑戰(zhàn),它是否能夠幸存下來?”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曾提出這樣的疑問。面對全球治理中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中國以“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和擔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維護聯(lián)合國權威和作用,充分發(fā)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倡議并參與組建上海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合作平臺;搭建打造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會”,拉緊推動世界和平與人類社會進步的紐帶。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贊,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在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沖突對抗沒有贏家,和平合作才能共贏。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早已成為時代潮流,但一些玩弄政治陰謀的西方政客依然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面對充滿希望與挑戰(zhàn)的時代,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既沒有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也沒有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我們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我們推動具有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和大國氣度的中國外交闊步向前,走出了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我們全面發(fā)展同各國的友好關系,與世界人民一道,努力讓和平與發(fā)展的陽光普照全球。
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中國不開碌碌無為的清談館,而是堅定成為躬行實踐的行動隊,在創(chuàng)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光明未來的征程上,無畏無懼、闊步前行。
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2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影響70多億人口,演化成一場全球危機,不僅威脅世界人民生命和健康,也沖擊著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版圖。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zhàn)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第73屆世界衛(wèi)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揭示了一個永不磨滅的真理:危急時刻,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全人類唯一正確的抉擇。
這是捍衛(wèi)生命、犧牲奉獻的戰(zhàn)斗——
“得益于中國正在采取的大規(guī)模防控行動,國際社會才爭取到一個機會窗口。”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如是評價中國抗疫的世界意義。本著對全國人民健康負責任的精神,本著對全球衛(wèi)生事業(yè)負責任的態(tài)度,中國及時向世衛(wèi)組織及相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fā)布病毒基因序列……中國堅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從馳援湖北的醫(yī)療隊迅速到位,到火神山、雷神山兩所專門醫(yī)院快速建成,再到一所所方艙醫(yī)院的及時設立……中國一次次創(chuàng)造著人類公共衛(wèi)生史上的新紀錄,一次次樹立起世界防疫事業(yè)的新標桿,構建起防止疾病國際傳播最有力的防線。
這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支持——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抗擊疫情最為艱難的時刻,世界衛(wèi)生組織向中國捐贈物資,并牽頭聯(lián)合專家組來到中國、來到武漢考察疫情防控。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抗擊疫情最為艱難的時刻,柬埔寨首相“逆行”訪華,“巴鐵”不遺余力伸出援手,緬甸捐贈的大米、斯里蘭卡捐贈的紅茶、蒙古國捐贈的3萬只羊……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抗擊疫情最為艱難的時刻,那些“很美,很有力量”的暖心話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這是大國責任、國際道義的擔當——
同150多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舉行了70多場專家視頻會,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向10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包括醫(yī)用口罩、防護服等在內的物資援助,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捐助5000萬美元。專家團隊奔赴塞爾維亞、意大利、伊朗等國抗擊疫情最前線,畫出一道道“最美逆行之弧”……
“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同聯(lián)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yī)院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中國新冠疫苗研發(fā)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一項項具體舉措,從共同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的高度,推進全球抗疫合作,匯聚起同疫情斗爭的磅礴之力,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為人類福祉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用三種語言錄制視頻,感謝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的支持;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深情親吻五星紅旗,表達他對中國深深的感激之情;盧旺達總統(tǒng)卡加梅激動地說,這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持,對我們阻止疫情擴散猶如雪中送炭……國際社會不禁感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中國擔當”盡顯大國風范,“中國援助”傳遞世間溫暖,“中國精神”堅定戰(zhàn)“疫”信心!
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成千上萬的人們在奔走呼號、奮力抗疫……一些西方政客卻無視生命、攻擊抹黑、推責甩鍋,給疫病以可乘之機,讓危險乘虛而入。4月8日,武漢重啟,而境外確診病例還在持續(xù)攀升,每天新增數超過10萬,近40萬人被奪去寶貴的生命,這一切難道還不足以敲醒那些挾勢弄權、肆意栽贓的無良政客嗎?在評價抗疫的“中國答卷”時,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的話頗能代表國際有識之士的心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富有遠見、內涵深刻,在各國抗疫的當下,為世界提供了亟需的新思維方式,傳達了巨大希望。時間就是生命,切莫再讓機會流逝。我們同住地球村,彼此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唯有“團結,團結,還是團結”,才是共同的“載道之舟”,才能讓黑暗徹底消失,才能讓黎明早日重現!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今日之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大道之行,在于攜手并進;同舟共濟,方能航程萬里。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今日之中國,以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立時代潮流而動、順天下大勢而為,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