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受訪者期待更大范圍推廣垃圾分類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94.8%受訪者期待更大范圍推廣垃圾分類

7月,上海實施垃圾分類滿一年,北京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也有兩個月了。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全國許多城市都實施了垃圾分類,還有一些地區(qū)正在部署實施。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wenjuan.com),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94.8%受訪者期待在更大范圍推廣垃圾分類。推進垃圾分類,64.0%的受訪者建議依托社區(qū)、工作單位開展,60.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志愿者、社工的垃圾分類指導。

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3.5%,二線城市的占47.2%,三四線城市的占16.4%,城鎮(zhèn)或縣城的占2.6%,農(nóng)村的占0.4%。

79.9%受訪者表示所在城市進行了垃圾分類

在上海工作的90后陸佳說,在實行垃圾分類的一年多時間里,從最初的手忙腳亂、經(jīng)常分錯垃圾,到現(xiàn)在的從容應對,她覺得自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雖然以前也關注過垃圾分類,上學時參加過志愿活動,但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還是因為最近開始了垃圾分類。”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的90后聶昕(化名)說,北京一開始實行垃圾分類,自己所在的小區(qū)和工作單位就采取了行動,向大家宣傳普及相關知識。

調(diào)查中,79.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所在城市進行了垃圾分類。94.8%受訪者期待在更大范圍推廣垃圾分類。

“我住的小區(qū),在沒有進行垃圾分類時,大家經(jīng)常亂扔垃圾,天熱的時候,堆積的垃圾就會散發(fā)出難聞的味道,大家路過都捏著鼻子趕緊走開。”陸佳覺得,隨著垃圾分類的開展,小區(qū)公共環(huán)境也煥然一新,“相信整個城市的環(huán)境也會因為垃圾分類而變得更美好”。

“我覺得垃圾分類很有必要。這不僅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還關系到自然環(huán)境的健康。”聶昕看過一個宣傳片,里面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通過垃圾分類,可以將一些資源變廢為寶、循環(huán)利用,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于垃圾分類的益處,調(diào)查中,78.1%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61.8%的受訪者覺得可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56.9%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優(yōu)化垃圾處理,減少土地負荷。

“目前,我們國家垃圾分類的法治基礎越來越夯實了。”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劉建國介紹,4月底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也大多出臺了地方性條例,都為垃圾分類的推動打下了法治基礎。“在垃圾處理的能力上,全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得到基本解決,為垃圾分類提供了硬件設施保障。同時,垃圾分類處理的設施也實現(xiàn)了從單一到多元的轉化,特別是像廣州、上海等城市,建立了一批生化處理設施,分類處理的能力不斷提升”。

64.0%受訪者建議依托社區(qū)、工作單位開展垃圾分類

陸佳發(fā)現(xiàn),眼下在進行垃圾分類時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我們小區(qū)設立了專門的垃圾回收站,但有規(guī)定的開放時間,早上7點到9點,晚上6點到8點,有時加班很容易錯過扔垃圾的時間,只能暫時堆放在門口,但在夏天很容易有異味”。

聶昕覺得,垃圾分類雖然已經(jīng)開始一段時間了,但自己相關知識掌握得還不太到位。“我所在的小區(qū),在宣傳欄張貼了宣傳單,也有各種回收桶,但是沒人指導。聽說有的小區(qū)有志愿者指導,還有智能處理設備,如果能有相關的幫助,自己在垃圾分類上會更加得心應手”。

對于在垃圾分類中存在的困難,66.8%的受訪者指出是分類回收設施不夠完善,59.8%的受訪者覺得垃圾回收處理的技術不到位,54.8%的受訪者感覺缺少垃圾分類的知識。其他還有:對垃圾分類的認同度不夠(50.0%)、嫌麻煩不愿意分類(38.4%)和缺少相應的獎懲機制(26.5%)等。

“如果有更加適合上班族、行動不便老人的垃圾回收方式,可能會有助于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陸佳期待垃圾回收站可以有更加靈活的開放時間,同時也進一步推廣一些智能輔助設備,幫助更多人進行垃圾分類。

怎樣有助于推廣垃圾分類?調(diào)查中,64.0%的受訪者建議依托社區(qū)、工作單位開展垃圾分類,60.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志愿者、社工的垃圾分類指導,58.1%的受訪者希望多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的傳播和普及。

劉建國認為,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制度建設需要不斷地研究、推動,從而形成長效的機制,比如針對居民和單位的‘污染者付費’‘不分類多付費’等差異化收費制度,以及針對生產(chǎn)者的責任延伸制度,有助于讓大家從源頭上負起責任來。”

“就拿46個試點城市來說,就存在著自然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差別,放眼到我們整個國家,大城市、中等城市、農(nóng)村之間的差異,東部、西部的差異,也會導致垃圾分類的推進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劉建國認為推進垃圾分類,需要在城鄉(xiāng)統(tǒng)籌、因地制宜上加強,避免生搬硬套。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劉建國認為,可以將垃圾分類與疫情防控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地推進。“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對于社會基層治理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社區(qū)、單位的精細化管理,需要居民的配合,形成規(guī)則意識、衛(wèi)生習慣。因此,可以進一步把疫情防控形成的優(yōu)勢,轉化到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中。同時通過垃圾分類,改善衛(wèi)生條件、提升垃圾處理能力,也可以服務于疫情防控”。

責任編輯:李嬌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