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酒仙橋街道亮馬橋路9號院的居民發(fā)現,早晚投放垃圾的高峰時段,有兩名志愿者守在垃圾桶旁,指導居民分類投放。這兩名志愿者一個是地區(qū)的“小紅帽”志愿者,一個是“檸檬黃”文明促進員。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后,酒仙橋南路社區(qū)建立了紅黃藍綠橙“五色”體系,推進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紅黃藍綠橙分別是“小紅帽”志愿者、“檸檬黃”文明促進員、社區(qū)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組成的“綠袖標”指導員、物業(yè)和第三方公司為主的“藍馬甲”服務隊以及街道“橙”(城)管辦督察隊。
上午下樓遛彎,居民劉玲順手捎上了家里的垃圾。“你這里面都是包裝袋、紙巾,是‘純凈’的其他垃圾。”“檸檬黃”志愿者周建國檢查了一下,提醒劉玲扔在灰色的其他垃圾桶里。
周建國每天7:00到9:00在公交站臺進行文明引導。結束工作后,他立馬趕到9號院,變身垃圾分類志愿者,指導居民正確投放。
“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常見的生活垃圾怎么分他們了如指掌?,F在,9號院里的6組垃圾桶前每天都有一紅一黃兩名志愿者。”南路社區(qū)黨委書記燕艷介紹。
“小紅帽”是酒仙橋的老品牌,由地區(qū)的黨員、居民、社會單位的工作人員等組成。如今老品牌煥發(fā)新活力,“小紅帽”帶動街坊鄰居,“抱團”踐行垃圾分類。
前不久,南路社區(qū)在亮馬橋路9號院舉辦了一場可回收垃圾兌換雙色垃圾桶的活動。“小紅帽”一邊給居民發(fā)放垃圾桶和宣傳頁,一邊宣傳:“瓜果蔬皮都扔在綠色的桶里,紙巾、塑料袋扔在灰色的桶里,照著這上面扔。”
為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南路社區(qū)推出“扔垃圾攢積分換禮品”。“小紅帽”又變身稱重員,每天在垃圾桶旁給垃圾稱重積分。
“小紅帽”和“檸檬黃”不是24小時都守在垃圾桶旁,難免出現居民在空窗期分錯垃圾的情況。這時,由物業(yè)、第三方公司組成的“藍馬甲”上陣,在各個垃圾桶間巡回,指導居民投放,對扔錯的垃圾二次分揀。
“綠袖標”負責宣傳、動員;“小紅帽”和“檸檬黃”聯(lián)手指導;“藍馬甲”二次分揀;街道城管辦監(jiān)督檢查,“五色”體系形成垃圾管理閉環(huán),推進垃圾分類落地。
“五色”體系運行已經一個月。此前,9號院每周的垃圾產出量是12.6噸,廚余垃圾0.84噸。現在,9號院每周產生垃圾10.45噸,廚余垃圾1.69噸,可回收垃圾1.3噸。分出的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有所增加。
目前,南路社區(qū)正在逐步向其他小區(qū)推廣“五色”體系,提高垃圾分類參與率,努力實現垃圾分類全知曉、全覆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