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奮斗在疫情防控戰(zhàn)線上的廣大青年給予高度贊揚,稱贊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中國青年是好樣的。在此次疫情暴發(fā)、國家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英勇向前、沖在一線,用鐵一般的臂膀擔起了抗疫重擔,在淚水和汗水的交織中拼盡全力,將小我融入大我,用生命守護生命,在這場全民戰(zhàn)“疫”中實現(xiàn)完美“蛻變”。
在逆境挑戰(zhàn)中頂天立地、勇敢擔當。中央一聲令下,4.2萬名醫(yī)護人員志愿奔赴抗疫一線,其中“90后”占了近三成。不僅如此,在疫情防控的各個崗位、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都遍布著青年人的身影,他們將青春擰成一團火,化作滿天星,星星點點散落在疫情防控的每個角落。他們是日夜堅守在交通卡點的青年警察,他們是連續(xù)無休登記信息的社區(qū)工作人員,他們還是防疫物資的采集者、捐贈者和志愿者......他們的青春力量貫穿了疫情防控的全過程,成為戰(zhàn)“疫”服務的中流砥柱。在這場硝煙彌漫的戰(zhàn)“疫”場上,他們沒有怯懦,沒有臨陣脫逃,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用自己略顯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應有的責任,在與病毒“近身搏斗”中強筋壯骨。
在揮汗如雨中竭盡全力、奮力拼搏。疫情來臨時,正是被認為“嬌氣”的他們,毅然寫下請愿書,請求前往戰(zhàn)“疫”一線。“風蕭蕭兮易水寒,不計安危赴國難。恨無子嗣承祖志,幸有愛女學木蘭。”這是一位退伍老父親寫給馳援武漢的獨女的送別詩。無數(shù)“木蘭女將”遠赴他鄉(xiāng),變身“蒙面女超人”,在醫(yī)院病房中爭分奪秒、救死扶傷。為了便于工作,她們剪去了心愛的長發(fā),任由口罩在她們臉上留下斑駁淤痕,盡管雙手已經被手套里的汗水浸出褶皺,被消毒水腐蝕出條條裂口,她們依然堅守在病床旁,為病人們提供最專業(yè)的治療、最暖心的服務。
在戰(zhàn)“疫”征途中揚帆起航、匯流入海。中華民族之所以亙古不息、源遠流長,是一代代青年人救亡圖存、改革奮進的接力,他們將個人發(fā)展與民族興旺、國家昌盛緊緊相連,將點滴之力匯入祖國大業(yè)的蓬勃大海中。正是因為這種以小我成就大我的團結奉獻精神,才能使得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飽經風雨而不搖,堅強地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此次戰(zhàn)“疫”中,新時代青年接過了先輩手中的接力棒,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搏命,小小的身體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鑄成一道道生命防護墻。“國召喚,我必上”是他們厚植骨血的愛國情,是他們“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奉獻意,是他們閃亮的時代標簽。4天3晚騎行300公里返崗、用人梯搭建防疫物資通道、挨家挨戶展開防疫宣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所愛的人和城市,用行動傳遞著溫暖與力量。
在這場戰(zhàn)“疫”大考中,多少青年人深埋心底的家國情懷的種子蓬勃萌芽,長成一株株枝繁葉茂的大樹,為正受病毒折磨的祖國和人民遮陰納涼。他們從稚嫩走向強壯,從“嬌氣”走向堅韌,從小我到大我,用堅定而穩(wěn)健的步伐告訴大家:“放心吧,我們已經長大,交給我們沒問題。”(責編:張慕琪;校對:趙一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