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清明春草綠,復緬先人寄哀思。慎終追遠、灑掃祭奠,讓生者與逝者、當下與歷史得以跨時空對話。祭祖尋根構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寫,凝結著中國人的精神圖騰。
今年清明,因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而分外特殊。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在與病毒的鏖戰(zhàn)中,全國已有三千余位同胞不幸過世,其中有不少人,犧牲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今天,我們對先祖、對英烈、對死難同胞“祭之以禮”,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深切緬懷,對英雄的崇高敬意,也意在更加深刻地領悟生命的價值、奮斗的意義。
從沒有從天而降的家國強盛,也沒有理所當然的歲月靜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無數(shù)先輩為救亡圖存、獨立富強披荊斬棘、前赴后繼。來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國泰民安依舊建立在不懈奮斗與巨大付出之上。兩個多月的“戰(zhàn)疫時間”,以最殘酷也最直接的方式提醒我們:你眼中充滿光明,是因為有人把黑暗擋在了身后。他們是“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患者”的白衣戰(zhàn)士;他們是日夜堅守筑牢防護長城的社區(qū)干部;他們是“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戰(zhàn)斗”的志愿者……無數(shù)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危急時刻展現(xiàn)出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義,甚至為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民族,但之所以屢經(jīng)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衰,在于總有英雄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更在于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斷以英雄精神引領砥礪前行的步伐。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面對的,既有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有嚴峻的風險挑戰(zhàn)。手握歷史接力棒的我們,需要以只爭朝夕的奮斗,擁抱熱烈的時代洪流。無數(shù)星火匯聚起民族的復興之光,就是對前人與先烈最好的告慰。
接力奮斗,是擁抱未來最好的姿態(tài)。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而未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在寄哀托思中清心明志,更加堅定我們的“行動哲學”,必將延續(xù)這個偉大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