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宛平城外,一座古樸的連拱石橋靜靜地橫臥于永定河上。這是一座名頭響亮的古橋,它叫盧溝橋。
建成于1192年的盧溝橋,一直以“盧溝曉月”美景成為文人墨客的吟詠對象。直到1937年7月7日深夜,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在此打響,讓這座老橋一夜之間聞名全國,成為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zhàn)的肇始。
“滿腔悲苦,一言難盡”。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盧溝橋事變,徹底驚醒了東方睡獅,促使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億兆一心,戰(zhàn)則必勝”。中華民族以慷慨赴死的勇氣、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投身到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洪流中。
說到盧溝橋抗戰(zhàn),就不能不提及佟麟閣將軍,他是盧溝橋抗戰(zhàn)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
1937年7月7日,日軍一個中隊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實彈演習”,并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當即被第29軍守城部隊拒絕。正當敵我雙方交涉時,日軍開始炮擊宛平縣城和第29軍盧溝橋陣地。大敵當前,副軍長佟麟閣下令守軍堅決還擊。
盧溝橋爭奪戰(zhàn)打響后,佟麟閣從北平趕到南苑主持召開第29軍全體將校軍官會議,面對日軍挑釁,他慷慨陳詞:“戰(zhàn)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于一人者輕,而系于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隨后發(fā)布命令:凡有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將士們被他的凜然大義所感動,人人誓為拯救國家和民族而獻身。
盧溝橋畔的槍炮聲越來越密,侵華日軍的鐵蹄越逼越近,烽煙戰(zhàn)火根本容不得抗戰(zhàn)將士有片刻遲疑。7月19日,侵華日軍的一個師團、兩個獨立混合旅團和集大成航空團按計劃包圍了北平;7月26日,侵華日軍已增至10余萬人;7月28日上午,日軍步兵在飛機和炮兵的掩護下,突然從東、西、南三面向南苑發(fā)起空中和地面進攻……
佟麟閣率部死戰(zhàn),直至下午1時接到軍部命令,才決定分散撤出南苑進城。部隊撤退時,與日軍遭遇并發(fā)生激戰(zhàn)。佟麟閣突圍后,又遭敵人伏擊,腿部嚴重受傷。部下勸其盡快撤退,他執(zhí)意不肯,說“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仍繼續(xù)帶傷指揮戰(zhàn)斗。
這時,一架敵機俯沖而來,一塊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年僅45歲的一代抗日名將佟麟閣壯烈殉國,以忠烈之軀實踐了以死報國的誓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