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超過14億人口的國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不讓一個人掉隊”,這是一場真正的“硬仗”。扶貧越到最后關頭,越要把好作風關,端正政績觀。既要防止松懈麻痹、打盹歇氣,也要防止弄虛作假、形式主義。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形象,事關脫貧攻堅成敗,影響全面小康的成色,我們必須盡銳出戰(zhàn)、一鼓作氣、善作善成
跨入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讀秒”階段。如何打贏這場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脫貧攻堅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優(yōu)良作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
這是新中國向貧困宣戰(zhàn)進入關鍵時刻的莊嚴宣示。作風正、心氣順、事業(yè)成,作為事關全體中國人民福祉的脫貧攻堅戰(zhàn),在決戰(zhàn)決勝的緊要關頭,必須堅持把加強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以真抓實干、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硬作風”引領,才能凝心聚力、眾志成城,讓各族干部群眾爭取決戰(zhàn)決勝的信心之火猛烈燃燒,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在一個超過14億人口的國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不讓一個人掉隊”,這是一場真正的“硬仗”。貧困地區(qū),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qū),受缺水少地、山大溝深、氣候惡劣以及教育、健康、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約,擺脫貧困成為世世代代的夢想。因此,沒有鋼鐵般的意志和作風,是難以“啃”下這塊“硬骨頭”、攻克這一“硬任務”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憑著共產(chǎn)黨人的堅強毅力和頑強作風,以巨大的決心、強大的力度和堅定的行動,才不斷推動“向貧困宣戰(zhàn)”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現(xiàn)在,決勝的時刻到了。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貧越到最后關頭,越要把好作風關、端正政績觀。既要防止松懈麻痹、打盹歇氣,也要防止弄虛作假、形式主義。這方面,我們有過教訓。一些地方習慣在數(shù)字上做文章,在形式上做花樣,以為輕輕松松就能寫出一篇“脫貧美文”。還有一些地方把脫貧攻堅淺顯化,只是簡單地給錢、給物,只求在一段時間內包辦代替過“檢查關”。一些干部以脫貧攻堅為口號,要求凡是與脫貧攻堅無關的工作都停止不辦,而不是把脫貧攻堅與地方工作統(tǒng)籌起來一攬子考慮,實際上是不作為、懶政行為。
這些行為雖然發(fā)生在個別地方和少數(shù)人身上,但反映出來的是思想作風深處的“慣性”和“惰性”。這種思想作風,無論做什么事、在什么位置,都習慣以不變應萬變,玩形式、走過場、耍套路,而且多年來總有人得益取巧,導致一些人執(zhí)迷不悟,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度套牢。
進入新時代,形式主義的“花活”越來越玩不轉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以優(yōu)良作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要求更加全面細致,從中央到地方發(fā)起了對深度貧困的“總攻令”,也發(fā)起了對貧困地區(qū)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的檢視審視,推動扎實苦干、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風普遍形成,一些曾陷入形式主義迷局中的習慣做派正不斷得到糾正救治、懲處懲罰。
人心所歸惟道與義。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形象,事關脫貧攻堅成敗,影響全面小康的成色,我們必須盡銳出戰(zhàn)、一鼓作氣、善作善成;作風建設又通過每一名黨員干部、每一位帶頭人的一言一行表現(xiàn)出來,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涵養(yǎng)為民的初心、決心和恒心,真扶貧、扶真貧,干實事、實干事,以“硬作風”決勝“硬任務”。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