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時間(2019年終特別策劃)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我們的文化時間(2019年終特別策劃)

1

2月11日

用攝影,定格一場故宮瑞雪

本報記者 畢京津

大年初十,北京靜悄悄落下第二場雪。蘇唐詩買了張從河南出發(fā)的夜間站票,不顧辛苦,早早來故宮門前排隊。甫一開門,他就扛著相機第一個沖了進去。

他想拍出故宮的美,不論春夏還是秋冬。

老蘇有個頗富詩意的名字,干的卻是“刀光劍影”的活計:民警。在河南虞城縣當了28年民警,他幾十年如一日癡迷攝影,捧回了眾多比賽的大獎,兩度被評為“中國古建筑十佳攝影師”,出版《古建筑攝影技法與實戰(zhàn)》,受到圈內好評。

從去年初到今年4月,老蘇專注于拍攝故宮,“一天、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每天拍完都會總結,不滿意就第二天再拍。”20多次進北京,30多趟訪故宮,這個民警可能比一些導游還熟悉故宮里的線路。

可是,他依然苦惱。無數人或用畫筆、或用鏡頭,或宏大、或精微,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方式都曾展現過故宮的美。老蘇不是專業(yè)攝影師,也沒有頂級設備,卻執(zhí)著地想拍出故宮獨一份的美,他一度陷入迷茫。偶然間,他看到一位世界攝影大師的畫冊:“畫面不一定非得有很強的沖擊力,那么日常、那么平和、那么細膩,也是一種美”。他把心態(tài)歸零,注重于細節(jié),力求捕捉故宮的平常美。

翻看相冊,回憶滿滿。一年多來,老蘇的鏡頭里定格了落日余暉下閃光的飛檐,也記錄了無數游客的笑顏。其中,有一雙手讓他念念不忘。那是一位老太太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正在撫摸午門的門釘,恢弘宮殿與普通老百姓在這一刻達成無言的“對話”。他覺得“600年的紫禁城,也是老百姓的故宮”。每個人眼中都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因為這些珍貴的記憶,歷史文化有了溫度。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為老蘇的畫冊《看見,不一樣的故宮》作序:“感謝他用普通的攝影器材,踩著普通觀眾的腳印,通過普通人的視角,展示出這樣一座屬于人民的故宮博物院。”

普通人老蘇,拍出了故宮的平常美。

3月26日

在春夜,共賞一首古韻詩篇

本報記者 陳圓圓 曹雪盟

深夜11點,春寒料峭,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辦公室里,博士生孫曉婧終于寫完最后一段代碼。樓外,玉蘭花開得正盛,她拍了張照片,并附詩一首一并發(fā)給朋友——“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她對朋友說:“我沒有什么可以送給你的,那就送你一樹繁花和一整個春天吧。”

每天閱讀并分享一首詩詞,是孫曉婧眾多愛好之一。在學校里,她的身份是空間環(huán)境研究與應用專業(yè)的學生;生活中,她是朋友們看展覽、逛古跡的最佳“講解員”;而在微博上,她則是擁有近5萬粉絲的90后國學博主,玩“飛花令”、自學篆刻、撰寫古典考據文章……

“做科研和愛國學并不矛盾,就像‘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小時候,孫曉婧因為李白的《古朗月行》,產生了探秘宇宙、一覽“瑤臺鏡如何飛在青云端”的興趣。如今,這樣的交融在這位“非典型理科生”身上更加深入,“代碼是簡潔的編程語言,詩是簡潔的漢語。在某些方面,它們是共通的。”孫曉婧說。

今年夏天,她在微博上連續(xù)更新了7篇與唐代有關的文章。從唐長安城的規(guī)劃建設,到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要人物的歷史原型……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要讀史料、查論文,兩三天才能寫完,時間都是從跑程序的間隙10分鐘、晚飯后的空閑半小時里“擠”出來。

“我做這些事沒有目的性,只是單純地遵循內心熱愛。”孫曉婧并不想給自己貼上“學霸”“詩詞才女”等標簽,愛國學就是她真實的自我。寫完介紹唐朝美食的文章后,她收到一位陜西讀者的私信,說以前只覺得火晶柿子好吃,卻沒想到背后還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國學與我們相距不遠,它就在生活中閃閃發(fā)光。”

“以詩詞為例,看到滿月,我們往往會想起‘但愿人長久’;清明時節(jié),會想到‘牧童遙指杏花村’。”孫曉婧說,“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羈絆中代代傳承,塑造共同的記憶,從而把你我串聯(lián)起來。”

6月17日

觀陶藝,奔赴一次美學之約

本報記者 宋豪新

每到下午,李清都習慣走出工作室,到明月村的鄉(xiāng)間小徑散散步,尋覓制陶的靈感。

四川成都蒲江縣甘溪鎮(zhèn)明月村,村如其名。起伏綿延的綠道上涂抹著成片的茶壟和雷竹,竹籬笆圍護的小菜園錯落點綴其間,偶有微風拂過,攜來泥土清香,草木相擁、野花輕舞。雖然暑熱炎炎,仍有許多游客在拍照嬉戲。

2014年,明月村靠著一口“活著的邛窯”明月窯,從尋常村落“蝶變”為明月國際陶藝村。短短幾年間,村子入駐了近百位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新村民”,帶動本地村民自籌建設起30個經營項目,形成了新老村民和諧互助共生的發(fā)展新模式。專家學者以明月村為樣本探究鄉(xiāng)建模式,不斷推進文創(chuàng)村落建設。在文化藝術的熏陶下,公益書館、明月講堂等文化場所茁壯成長,各類培訓和講座也開展起來,村莊重新煥發(fā)活力,成了旅游熱門打卡地。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清是名副其實的“新村民”,本是重慶人,但早已將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5年前,他相中了明月村厚重的文化底蘊,將陶藝工作室搬進原住村民騰退的土坯房。經過精心改造,一間青瓦土墻、柴門半掩、陶木相映的“蜀山小筑”冒了出來。

隨著李清等藝術家的努力,2016年3月,明月村第一家鄉(xiāng)村博物館——蜀山窯陶瓷藝術博物館開館;2017年,“蜀山窯”推出“明月杯”系列文創(chuàng);2018年,第一批由本地陶土制作的“明月藍”系列“好韻杯”也正式投產……村里還先后引進火痕柴窯工坊、清泉燒等陶藝文創(chuàng)項目,吸引一批知名陶藝家入駐。

月是故鄉(xiāng)明。“明月村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陶藝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李清看來,文化傳承與發(fā)展需要留住原汁原味的環(huán)境,希望明月村繼續(xù)豐富文創(chuàng)資源,建立起新老村民共享,政、企、校多方聯(lián)動融合發(fā)展新路子,開展國際性的文創(chuàng)研討活動,真正讓明月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尋得到詩和遠方。

9月21日

用創(chuàng)作,傳遞一份文學心意

本報記者 辛 陽

上海“光的空間”書店里,雙雪濤帶著新書《獵人》與作家們展開對話。每次參加文學分享會,雙雪濤總是無保留地道出對文學的理解和習慣。正如《獵人》的序言:“文學不可能站在愛的反面,即使站過去,也是因為愛的緣故”,他覺得寫小說的人是有愛意的。

或許,這就是雙雪濤心中的文學。他出生于沈陽鐵西區(qū),“在東北生活了30年,天生就決定了我寫東西大部分都與東北相關,我是被選擇、被推到一個素材充滿東北意味的寫作者的角色中來的。”

從《平原上的摩西》《聾啞時代》《飛行家》到《翅鬼》《獵人》,9年來,雙雪濤連續(xù)用作品定義了自己的文學坐標。雖然筆耕不輟,他卻自嘲道:“數量比我想象得少,時間也比較漫長。計劃一個月寫篇一萬字左右的文章,但到了年底搖晃一下,袋子里卻幾無聲響。”

談到閱讀,雙雪濤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很多時候我不去判斷其好壞,因為它伴隨我的時間過長,已無法用功利的視角去評價。閱讀會使我平靜下來,我時常焦躁,大多是因為心煩而無法閱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讀書習慣,甚至是癖好。雙雪濤說自己尤其愛折頁,“這可能是對書的品相的一種傷害,可是頑疾難改,還是給很多書留下了傷痕。有些艱澀些的書,我會用筆劃線,偶爾在旁邊寫幾下,可能跟書的內容沒什么關系,只是想寫幾個字。”在雙雪濤的閱讀世界中,“書讀了不少,有些已經忘了”,但他還是有印象深刻的幾本,比如理查德·耶茨的小說集和弗洛伊德的作品。

這些年,雙雪濤大部分時間在北京生活,有時也滿世界“飛”,把他的文學觀念傳遞到足之所至。正在籌備的同名電影《平原上的摩西》似乎印證了這些,也把雙雪濤推向了更廣闊的領域,“遠方不遠,天明時看太陽,暗夜里聽通行者的腳步聲。”

12月11日

借動畫,講述一段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王 玨

已是凌晨1點,鄒沙沙卻因一條從美國傳來的消息十分興奮。過去1年多,作為啊哈娛樂首席執(zhí)行官、制片人的她,不停奔赴多個國家開展溝通,如今,努力有了成果:由啊哈娛樂、小瘋映畫出品的中國原創(chuàng)動畫劇集《伍六七》成功上線美國主流媒體視頻服務提供商網飛(Netflix),并將于2020年1月10日在全球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qū)播放。鄒沙沙坦言,“從零到一”這一步走得很艱辛,但也走出了一條可資借鑒之路。

盡管大學學的是金融專業(yè),鄒沙沙卻對用國產動畫講述中國故事有一股執(zhí)念?!段榱摺芬詫ふ沂サ挠洃洖橹骶€,講述了主人公“伍六七”在幫助別人和尋找自我的過程中,用愛化解仇恨與偏見的故事。2018年,《伍六七》第一季開播,在全網全渠道播放量近10億,并入圍被稱為“動畫界奧斯卡”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獲得第二十五屆上海白玉蘭獎最佳動畫片與最佳動畫劇本雙項提名。2019年10月,第二季一上線,便登上了各大主流視頻平臺的熱門榜單前列。

鄒沙沙發(fā)現,《伍六七》在國外放映時,片中笑點幾乎都能被國外觀眾接受,這是國產動畫成功出海的一個側影。近年來,國產動畫題材日益豐富、類型更加多樣,出現不少優(yōu)秀作品。在鄒沙沙看來,優(yōu)秀作品走向海外市場,傳遞熱愛生活等主題更能與觀眾發(fā)生共鳴。同時,國產動畫既要融入鮮明的中國元素,也要用國際審美進行包裝。這樣不但有利于動畫表現,也能獲得國內外更多觀眾的喜愛。

通過在動畫、真人影視、音樂、衍生品等多個領域一齊發(fā)力,國產動畫更廣闊的前景正等待著像鄒沙沙這樣的從業(yè)者。對于未來,她充滿信心:“我們更加堅定了中國動畫走向世界的決心,未來會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作品。”

數據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國家電影局、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

版式設計:蔡華偉

責任編輯:張弛校對: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