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曾任總干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在戰(zhàn)爭時期馳騁疆場、戰(zhàn)功卓著,在和平年代淡泊名利、大公無私,是一位文能提筆、武能上馬的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干部。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他主動讓級別、讓軍銜、讓職位,被尊稱為“三讓”將軍,毛澤東稱他是我黨我軍的“好同志,好干部”。
讓級別——主動申請由正兵團級降為副兵團級
我軍在戰(zhàn)爭年代沒有實行等級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步伐加快,建立等級制度就顯得越發(fā)必要和迫切。1951年2月,中央軍委頒布《關(guān)于干部評級工作指示》,啟動全軍干部評級工作,時任總干部部副部長的徐立清主抓這項工作。
評級工作復(fù)雜敏感,涉及每位干部切身利益。評級工作一開始進展順利,不少同志發(fā)揚風(fēng)格,主動提出來要求低定。然而隨著評級工作深入展開,也有一些人希望高定。針對這種情況,徐立清明確指示要按評級條件辦。他對總干部部的同志說:“不管是誰,咱們要按條件辦,按規(guī)定辦,該定什么級就定什么級。不符合條件,要求照顧的,一個也不能辦。”他還說:“我是副部長,如果不把好這個關(guān),工作還怎么去做。”
徐立清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曾任兵團政委,當(dāng)時又任總干部部副部長,按照評級條件應(yīng)定為正兵團級,原上報軍委的報告寫的也是定正兵團級。但他說,現(xiàn)在不少人都在為定高級別托關(guān)系、找門子,我本人就不要正兵團了,定個副兵團更好些,“在待遇問題上不能總是往高處看”,主動提出申請降為副兵團級。
時任總干部部部長羅榮桓、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都不同意徐立清定副兵團級。彭德懷請徐立清到他辦公室面談此事。徐立清說,我身為干部部副部長,“應(yīng)該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副兵團也不影響我的工作,反而我會更好地做大家的工作”。彭德懷堅持徐立清定為正兵團級。第二天,徐立清又給羅榮桓寫報告說,最好能把正兵團讓給別人。羅榮桓不同意,之后彭德懷又專門找到徐立清,明確提出不同意他定副兵團級。最后,在定級的報告書上,徐立清的副兵團級被改為正兵團級。
讓軍銜——主動申請由上將軍銜降為中將軍銜
1953年12月,中央軍委召開全國軍事系統(tǒng)黨的高級干部會議,提出在軍隊實行軍銜制、干部薪金制和義務(wù)兵役制三大制度。1955年2月毛澤東簽發(f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明確從1955年10月1日開始實行軍銜制度。
絕大多數(shù)干部對軍銜制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也有的擔(dān)心軍銜評低了面子不好看,有的公開擺資格、列戰(zhàn)功,更有的因要求未滿足而鬧情緒。面對復(fù)雜的評銜狀況,徐立清開始考慮自己在評銜中的姿態(tài)和責(zé)任。按規(guī)定,徐立清完全符合授上將軍銜條件??伤雭硐肴?,授銜工作要符合毛澤東照顧方方面面、不搞山頭主義、一碗水端平的思想,還是中將為好。他和妻子黨秀玉商量讓銜的事,黨秀玉明確表態(tài)“你要中將我支持你”。于是,徐立清向羅榮桓寫報告,要求低授軍銜。
幾天后,當(dāng)徐立清看到授予上將軍銜名單中仍有自己的名字時,毫不猶豫把名字改到中將名單上。羅榮桓看到名單后用帶有批評的口吻對徐立清說:“這是中央軍委定的,正兵團級一般都授上將,你的名字怎么能隨便劃了呢?”羅榮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上將名單中。名單很快報到了中央軍委,徐立清感到十分不安。
這時,時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請求把大將軍銜降為上將軍銜,迷惘中的徐立清認為有了學(xué)習(xí)榜樣,連夜與許光達交流看法。許光達鼓勵他說:“一定堅持下去,做出榜樣來。”于是,徐立清再次給中央軍委和羅榮桓寫信,懇求批準低授要求,但彭德懷、羅榮桓沒有批準。彭德懷還專門找徐立清當(dāng)面解釋原因。徐立清說:“我是主管授銜工作的,不能在上將的名額中和別人去爭,如果把別人減下去顯然不合適,把自己減下去比較符合實際,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毛澤東聽說了這件事后說,不簡單吶,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
隨著授銜日期的臨近,徐立清更加寢食難安。他先后給毛澤東、中央軍委和羅榮桓寫了好幾封信,一再表明決心。周恩來得知此事后,親自做徐立清的工作。徐立清向周恩來匯報了有的爭官爭位、不顧大局的情況,認為只有自己低授了,才能理直氣壯、挺直腰板去做他們的工作,周恩來反倒被徐立清說服了。在授銜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周恩來又專門與徐立清面談:“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你徐立清也是一面明鏡,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最后,徐立清被授予中將軍銜。
讓職位——主動申請找一位年輕的同志來接替
1955年7月,我軍干部授銜評定工作基本完成后,剛剛45歲的徐立清由于過度勞累,心臟病復(fù)發(fā),有幾次暈倒在工作崗位上,不得不住院治療。羅榮桓在向毛澤東匯報工作時,曾談到徐立清的工作態(tài)度,毛澤東說,評銜工作很辛苦,管評銜工作的同志更辛苦,徐立清我是了解的,工作勤奮,沒有名利思想,他的作風(fēng)很值得同志們?nèi)W(xué)習(xí)嘛。
這年冬天,徐立清病情加重,連文件都不能看。他為自己有病不能堅持工作而深感不安,曾多次對前來看望他的同志說:“我耽誤工作很長時間了,最好找一位年輕的同志來接替。”在羅榮桓到醫(yī)院看望他時,徐立清再次提出找人接替自己的想法。
1956年初,一些部隊干部缺額數(shù)很大,干部配備任務(wù)很重。徐立清知道情況后,幾次要求出院,但醫(yī)生都沒有同意。同時,徐立清也感到自己力不從心,即使出院也不能參加正常工作。于是,在醫(yī)院的病榻上,他給中央軍委寫信請求讓位,建議免去他的總干部部副部長職務(wù),以便及時任命新人。軍委對徐立清的建議非常重視,但認為徐立清還很年輕,應(yīng)抓緊時間治病,最后結(jié)論是“放放再說”。
徐立清的建議沒有得到批準,他的思想包袱越來越重。當(dāng)他病情稍有好轉(zhuǎn)時,又直接給彭德懷、羅榮桓寫信請求讓位,他說:我已住院很久了,不見好轉(zhuǎn),身體一天比一天差,我思想上極感不安……請求提前退出現(xiàn)役,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或者到省軍區(qū)任個副職,做點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眾工作,這樣比較適合我。彭德懷收到信,和羅榮桓商量后,要徐立清以養(yǎng)病為主,少考慮工作,是退是留由組織上安排確定,讓位的事到此才算告一段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