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使用好權力這把“雙刃劍”,不僅是對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考驗,更是對其黨性強弱、官德好壞的檢驗。習主席在《之江新語》中強調,“黨員領導干部務必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這是對領導干部的嚴肅告誡。手握權力必須始終保持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tài),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堅持秉公用權、謹慎用權、廉潔用權,這樣才能把住權力的“底線”。具體地講應著重處理好三個關系。
為公與為私的關系。《尚書·周官》中說:“以公滅私,民允其懷。”意思是,官員用權力謀公利而不謀私利,老百姓就會信任他并擁護他。從近期通報的頂風違紀違法案件來看,仍有人利用職務便利公款旅游、公款宴請、公車私用,把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拿到單位變相報銷;為親屬子女的事情打招呼、遞條子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習主席強調:“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權力姓公不姓私,要守好公與私的界線,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正所謂,“權為民用,縱然是清風兩袖,自當流芳百世傳佳話;利為己謀,即便有豪宅千頃,也會遺臭萬年殃后人”。
膽小與膽大的關系。領導干部在事業(yè)開拓上可以膽大些,在權力涉私和各種利益上,還是膽小謹慎點好。陳毅元帥曾說:“打仗要簽署作戰(zhàn)命令,做經濟工作要審批開支,指揮員和領導者提筆簽字時,手往往發(fā)抖,因為那關系戰(zhàn)爭的勝負、戰(zhàn)士的生命和建設的成敗。”有的人手中有權就什么事兒都敢辦,什么錢都敢拿;一些領導干部自認為工作能力強,卻用在搞歪門邪道上;有的人喜歡自己說了算,用人上一言堂,經費上一把抓,工程上一手攬,這是很容易出問題的。領導干部謹慎用權,重要的是堅持公正依法用權,做到重大問題上會、敏感問題上墻、拿不準的上報,把組織原則、組織程序、組織紀律嚴起來,不擅權、專權、越權。
原則與人情的關系。領導機關都掌握一定的財權、物權、人事權,但這些都是公權,任何人都不能將其私有化、商品化,用來搞人情交易。應看到,在個別單位人情大于制度的現(xiàn)象還依然存在,公家的事正常辦、個人的事盡力辦、哥們的事超常辦,打招呼、開口子,置規(guī)章制度于不顧。領導干部用權的標準是法規(guī)制度而非人情,一定要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無論面對誰,都要講原則、守底線;對不該辦的事情,寧可傷感情也不能開口子;時刻告誡自己不為權所惑、不為利所誘、不為人情所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