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結合近段時間的學習和調研,我先談幾點感悟和體會。
第一點體會,常懷為民之心。意思就是“修身靜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心中所盼,就是我們心中所念。有了這樣一種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達到一種新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開篇收錄的就是,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這個目標,需要我們時刻重視修身靜心,加強黨性鍛煉,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抵制歪風邪氣,時刻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把心思和精力放到為群眾服務上來,盡心盡力辦好群眾關心的事,只有百姓舒心,我們才能安心。
第二點體會,敬畏手中權力。意思就是“嚴以用權”。說到底,就是要依法用權,為民用權,按規(guī)則、按制度用權,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決不能亂了規(guī)矩,亂了章法,一切依著自己的性子干。有人說,領導干部是高危職業(yè),危就危在用權上,如果因為有這樣的位置,就忘記了自己是誰,眼里沒有組織,沒有群眾,沒有紀律,必定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危害,也會自己毀了自己。官癮大,權力大,野心膨脹,必然會犯政治錯誤,會犯人品錯誤,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最后跌得頭破血流,落得身敗名裂。
第三點體會,心底無私天地寬。意思就是“廉潔自律”。嚴以律己、心懷坦蕩,時刻保持一種“我將我心向明月”的寧靜與堅守,這一點很難得。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防微杜漸,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就是告誡我們,廉潔自律一定要從小處著手,千萬不要拿小節(jié)不當回事,小節(jié)收不住,就會鑄大錯。一般看來,腐敗都具有連續(xù)性,有了第一次就會想第二次、第三次,長此以往,不可收拾;同時腐敗又具有膨脹性,有了小貪就會想中貪,隨之演變成大貪,最后釀成人生悲劇。我們一定要常思“嚴”之益,常念“縱”之害,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警鐘常鳴,時刻做到一心為公、兩袖清風。
第四點體會,凡事從實際出發(fā)。意思就是“謀事要實”。我們做決策、干事業(yè),一定要把上級的要求與我縣的實際結合起來,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謀事是為了成事。藍圖謀劃得再好,沒有好的辦法,也變不成現(xiàn)實。這需要我們從縣域實際出發(fā),圍繞我縣的特點研究措施,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同時,謀事還有一個核心點,就是心系群眾,凡事要謀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這是謀事之基、干事之本、成事之要。老百姓的所需、所盼,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和目標,這一點,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偏頗。通過走訪調研,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其實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們多用一點心,多出一點力,問題很容易解決,他們也很容易滿足。
第五點體會,干事人受人敬。意思就是“務實干事”。老百姓厭惡腐敗,其實,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干事的干部,老百姓同樣痛恨。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就是要腳踏實地為老百姓辦事,讓老百姓有尊嚴、有獲得感。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說過一句話,我的印象很深,他說“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不能干一年、兩年、三年還是濤聲依舊,全縣發(fā)展面貌沒有變化,每年都是重復昨天的故事。”他用了一句歌詞,把當官不干事、怕?lián)熣f得很透。當前,我們面對繁重的發(fā)展任務,大家應該“實”字當頭,“干”字為先,腳踏實地干,堅持不懈干,在實干中錘煉能力、彰顯水平、推動發(fā)展。
第六點體會,老實人不吃虧。意思就是“做人要實”。做人要實,既是官品,也是人品。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做老實人,不做虧心事,對組織、對同事都問心無愧。我想在座的各位領導都有這樣的感覺,最討厭的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抹著蜜,腳下使著拌,這樣的同志雖然不多,但是我們希望一個也沒有。與人為善必自善,與人為惡必自惡。作為領導干部,我們應該祛除“小團體主義、小圈子思想”,時刻站位大局做人做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人情味,而是各種交往一定要把握原則,不能把人情當成權力交換的籌碼。只有心底無私、公開透明,才能讓絕大多數人理解、信服。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