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干部,需要過的“關”很多,如政治關、思想關、能力關、利益關、社會關等等,其中還有重要的一關就是“家庭關”。
能不能過好“家庭關”,關鍵在于領導干部有什么樣的“家庭觀”。家庭觀,是指領導干部對家庭本質(zhì)、家庭作用、家庭責任、家庭關系等的認識和看法,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quán)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在家庭問題上的綜合反映。領導干部有什么樣的家庭觀,就有什么樣的家庭關系,就有什么樣的家風家教,就有什么樣的從政行為。領導干部要過好“家庭關”,必須首先糾正錯誤的“家庭觀”。
糾正“家庭是隱私,組織管不著”的錯誤觀念
較長一段時間里,有的領導干部把家庭視作自己的“私人空間”,以家事與公務應當分開、隱私需要得到尊重和保護為名,認為家里的事情組織上沒必要知道,自己也沒必要向組織報告。還有的認為,只要家人不是黨員,組織上就管不著。有的干部對自己的婚姻狀況如何、配偶開了什么公司、子女在哪兒工作、家里房子有幾套,在組織面前躲躲閃閃、支支吾吾,要么一聲不吭、藏著掖著,要么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他,要么刻意瞞騙、同組織“躲貓貓”。
我們常講在黨言黨,黨的領導干部自然要按照黨的紀律規(guī)矩辦事?!吨袊伯a(chǎn)黨黨內(nèi)監(jiān)督條例》明確規(guī)定:領導干部應當按規(guī)定如實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及時報告?zhèn)€人及家庭重大情況;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個人有關事項應當在黨內(nèi)一定范圍公開,主動接受監(jiān)督。對領導干部來說,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無可厚非,但這種空間絕不是組織不能監(jiān)管的法外之地。領導干部是公職人員,要求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供組織在一定范圍內(nèi)掌握。首先,需報告?zhèn)€人事項的范圍是有所限定的,僅限于與領導干部權(quán)力行為關聯(lián)緊密的家事、家產(chǎn)情況,且知悉范圍也是限定的。其次,家庭作為與領導干部關系最密切的生活空間,是領導干部從政用權(quán)行為的重要延伸之地,加強對領導干部家庭重大事項的管理是從嚴治吏的客觀需要。一名自律嚴格的領導干部,其家風必正、家教必嚴,其家庭也必然是經(jīng)得起檢驗的“清流人家”。相反,如果領導干部任性用權(quán)、以權(quán)謀私,其違紀違法的行為也必然在家庭中找到線索、得到反映。因此,黨組織根據(jù)一個時期干部管理監(jiān)督的重點,對領導干部必須向組織報告的重大事項作出規(guī)定,是加強黨內(nèi)監(jiān)督、干部監(jiān)督的必要措施。
能不能按規(guī)定向黨亮家底,是檢驗領導干部對黨是否忠誠的“試金石”。對領導干部來說,如果連個人事項都不愿、不敢向組織報告,又怎么談得上對黨忠誠老實?事實也證明,那些在個人事項報告上遮遮掩掩、怕見陽光的領導干部,往往心里有鬼、經(jīng)不起核查。事無不可對黨言。在組織面前,每一名干部都應當是無私無畏、襟懷坦白的,都應當是老老實實、坦坦蕩蕩的。把自己交給組織,做一個“透明人”、一個讓組織“托底”的人,才是一名領導干部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
糾正“與己無關,撒手不管”的錯誤觀念
有的領導干部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甚至在異地生活,家里的事情顧不上、管不著,覺得既然管不了還不如不管。有的認為下班就回家是“沒本事”的表現(xiàn),寧愿在外應酬打發(fā)時間,也不愿回家陪伴家人。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有的領導干部疏于治家,對家人失察失管:家里的孩子不管教,家人的思想狀況不了解,家人的經(jīng)濟活動不掌握。甚至家里出了大事,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自己還一無所知、蒙在鼓里。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對家庭負責、為家庭盡責,是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一個對家庭缺乏責任感的人,談何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盡責擔當?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要教育家屬、子女不搞特殊化,不打著旗號收受好處、亂說話、亂辦事。應當看到,相比普通家庭,領導干部的家庭更加受人矚目,一言一行都處于社會的聚光燈下,家里管不好,經(jīng)常出狀況,既分散領導干部的工作精力,也可能因為家人的不當言行損害黨的形象。所以,那種認為家事與己無關、可以撒手不管的思想,那種以工作忙為由放任家人“自由發(fā)展”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對待家庭,領導干部不僅要負責,而且要盡責,要盡教育引導之責,盡提醒警示之責,盡管理監(jiān)督之責。
毛澤東日理萬機,仍不忘時常給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訥等寫信,大到理想、前途、事業(yè)、婚姻,小到身體狀況、日常生活、人際關系,處處體現(xiàn)著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指導。劉少奇十分重視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經(jīng)常通過開家庭會、單獨談話、聚餐交流、寫信等形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領導干部有了空閑時間,陪伴家人、盡享親情等才是有品位的安排。《禮記·大學》里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我們黨的領袖對家庭的重視、對家人的關愛、對家風的培育,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
糾正“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錯誤觀念
有的領導干部認為,自己當了官,是家族的榮耀,如果不為家族辦事情,就是忘本,就是六親不認。有的認為,既然干部可以為群眾服務,當然也可以為自己的家人服務。還有的認為,自己奮斗打拼,為的就是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讓他們沾點兒光是理所當然。有的不僅自己家人從此改變命運,七大姑八大姨沾親帶故的人都受到惠澤,大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架勢。
領導干部的家人如果靠的是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奮斗和誠實勞動,獲得事業(yè)上的進步和成功,自然無可厚非、值得鼓勵,但如果靠的是領導干部權(quán)力的讓渡、共享和代際傳遞走捷徑,則為人所不齒、為黨規(guī)黨紀所不容了。這樣做,不僅家人會被別人指指點點,領導干部自己的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弄不好還會因為以權(quán)謀私受查處。權(quán)力受之于民,也必須用之于民;權(quán)力姓“公”不姓“私”,自然也須用之于公,而不能為家人謀私。實際上,讓家人自食其力、本分做人,憑自己的本事吃飯,才是對他們真正的關愛,也才是長久之道。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樹底下乘涼的應當是植樹護樹的人民群眾。對于這一點,我們黨的領袖同樣堪稱堅守原則的典范。周恩來曾將“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定義為“特殊化的官僚主義”,予以堅決反對,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guī)”,包括“看戲以家屬身份購票入場,不得享用招待券”“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說出與他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等。朱德的家規(guī)有三條:一是不許使用他的小汽車;二是不許以他的名義去辦事,特別是親友相求;三是不許講究吃、喝、住、玩,不許追求享樂主義。“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對家鄉(xiāng)和親人懷有濃濃的眷戀之情,但他從不將個人感情摻雜到工作中,“不近人情”地對待家人,兒子想搭便車來京看望父親、堂哥寫信請求為家鄉(xiāng)友人后輩推薦工作、外孫提出調(diào)動工作等等,都被他回絕。他曾對家人說,我們是以身許國的共產(chǎn)黨人,宗旨是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告誡子女“絕不可依靠人家照顧你”?,F(xiàn)在,我們常講繼承傳統(tǒng),堅持原則、不搞特殊,努力為“大家”而不是“小家”服務,這是我們黨的初心和傳統(tǒng),是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當銘記在心的規(guī)矩和原則。
糾正“虧欠太多,遷就補償”的錯誤觀念
有的領導干部認為,家里人過去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現(xiàn)在條件好了,應當讓他們好好享受一下。有的認為,自己工作忙,顧不上家里,欠家人太多,用手中的權(quán)力為他們辦點事,補償他們一下,也未嘗不可,“照顧不夠,金錢來補”。還有的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發(fā)展,家人功不可沒,有必要回報一下,只要他們不太出格,就不要去管。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有的領導干部公私不分,對家人有求必應,不管合不合規(guī)、違不違法,都盡力幫助,處心積慮為家庭成員謀取利益。有的對家人違紀違規(guī)睜只眼、閉只眼,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還有的為了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瘋狂撈錢,自己以低調(diào)簡樸示人,家人卻奢華無度。
領導干部工作繁忙,無法分身照顧家庭,處理家務的事情很多時候就落到了家人的頭上。有的為了支持領導干部的工作,舍棄自己的事業(yè),把服務和保障好領導干部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主業(yè)”。應當說,領導干部不容易,領導干部的家屬也不容易;領導干部付出得多,領導干部的家屬作出的犧牲也不少。如果說領導干部的工作取得一點成績,這當中既體現(xiàn)著組織的關心培養(yǎng)、個人的奮斗努力,也凝結(jié)著家人的辛勤付出,軍功章里也有對方的一半。領導干部也是人,愛護家人是人之常情。親情愛情深似海,但黨紀國法大如天,對家人的“愛”應當有分寸、有原則、有底線,不能錯愛、溺愛、寵愛。家人付出多,領導干部心有愧疚,在精神上、情感上、行動上作些補償和回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補償并不是單純的物質(zhì)補償,更不能借自己的權(quán)力為家人謀私來代償這種虧欠。
毛澤東的家人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多位親人為國捐軀,可他從未因此而為犧牲親人的家屬謀取私利,他的原則是:“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楊開慧胞兄楊開智為掩護毛澤東的革命活動、保護毛岸英三兄弟作出巨大努力,其女兒楊展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參加革命,后在華北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新中國成立后,畢業(yè)于國立北京農(nóng)業(yè)專門學校、長期從事農(nóng)林專業(yè)工作的楊開智,向毛澤東提出“在京或在湘安排廳長之類的職位”的請求,被婉言拒絕,毛澤東要求他“一切按正常規(guī)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按理說,楊開智作為當年少有的大學生,在湖南某農(nóng)場工作干得也不錯,又為革命付出了那么大的犧牲,黨和政府予以適當照顧也在情理之中,可毛澤東并沒有因親情而放棄原則。他曾說,我現(xiàn)在當大官了,如果翻臉不認人,人家就會說共產(chǎn)黨無情無義,何況有些人過去還幫助過我,幫助過我們黨。但如果有求必應,那就成了國民黨的樣子了,久而久之,就會脫離群眾,就會垮臺。對領導干部來說,面對“欠了情”的家人,就應當公事公辦、公私分明,做到欠情不徇私情、回饋不忘原則。唯有如此,才是領導干部必須恪守的為官待事之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