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故事匯——湖北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啟動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共和國故事匯——湖北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啟動

1

圖為:啟動儀式上,省博物館志愿者吳春蕓講述夏明翰烈士的故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的云煙,歷久彌新;

有一種懷念,歷經(jīng)時代的風雨,更臻醇厚。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5月20日,“共和國故事匯——湖北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啟動暨“荊楚紅——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云平臺”上線儀式在漢舉行。

活動現(xiàn)場,5位紅色宣講員聲情并茂地講述紅色故事,引領(lǐng)觀眾穿梭在歷史的字里行間,感受著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家國情懷 人間大愛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90年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夏明翰,在刑場上奮筆寫下了這首就義詩,感染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活動現(xiàn)場,省博物館志愿者吳春蕓帶來夏明翰的故事。

吳春蕓講述,臨刑前,夏明翰給夫人寫下訣別書,令人動容: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yè)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講解員陳清,帶來革命先驅(qū)柳直荀的故事。“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來自毛澤東詞《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句中的“柳”,就是指柳直荀。

1932年,柳直荀在監(jiān)利縣周老嘴不幸犧牲。妻子李淑一毫不知情,一心牢記丈夫囑托,扛起家庭重擔,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她才等來了柳直荀犧牲的噩耗。1957年,她在寫給老友毛澤東的新年賀信中,附上了作品《驚夢》,表達對丈夫的哀思。毛澤東讀后感慨萬千,回贈詞作一首,這就是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英雄不朽 信仰永恒

空降兵軍史館宣講員張逾閑,帶來了一個活著的“烈士”的故事——

柴云振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授予“一級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因右手殘疾,他再也扣不了扳機,不愿成為部隊負擔,回到四川的小村莊。30多年過去了,朝夕相處的兒女都不知道,父親是一位大英雄。

1984年,部隊編寫《英烈傳》,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柴云振兒子看到報紙后問詢他,他淡然地說:“戰(zhàn)場上殺敵立功的英雄太多,可能只是同名同姓。”原本可以繼續(xù)隱瞞下去,但尋找英烈的聲勢太大,柴云振的故事終究被大家知曉。去年12月26日,柴云振與世長辭,享年93歲。

黃麻起義烈士陵園志愿宣講員佘成,帶來一把生銹的鑰匙的故事——

麻城市乘馬崗鎮(zhèn)有一位被稱為“麻城劉胡蘭”的女烈士,名叫萬永達,她在生完孩子之后被敵人殘忍殺害,敵人連她剛出生的嬰兒都沒放過。解放后,萬永達的一位親戚向政府上交了一個小梳妝盒,是萬永達生前交給他保管的遺物,鑰匙由萬永達保管,不知去向。梳妝盒里,是一疊沾有血污的草紙,上面寫著乘馬崗一帶38名地下黨員和1000多名紅軍失散人員及革命“根子戶”的名字。

上世紀60年代末,村里為萬永達修了一處烈士墓,將她的遺骨從亂石崗上遷至新建的墳?zāi)怪小Ef墳被挖開時,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萬永達的腹部,有一把生銹的小鑰匙!原來,為了保護那份珍貴的名單,萬永達將鑰匙吞進了肚子。此情此景,在場的干部群眾都流下了熱淚……

聆聽講述,武漢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生朱文婷雙眸噙淚,她說:“英烈們不怕犧牲、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xué)習(xí)。我們要在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傳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為建設(shè)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

溫故知新 奮力前行

70年,一件長衫“變身”到嬰兒服,它的主人是誰?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來自湖北省博物館的專業(yè)講解員魏來,動情講述了一個七十“高齡”嬰兒服的故事。

1903年,年滿17歲的董必武考取秀才,母親一針一線為他細心縫制一件藍布長衫。這件長衫,見證了他投身湖北軍政府,為推翻清政府爭取革命勝利的努力;伴著他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見證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衣服布料磨破了,用針線縫好再穿,在漫長的年月里,這件長衫始終陪伴著他。新中國成立后,已身居高位的董必武依然保留著這件樸素整潔的長衫。

眼見衣服褪色殘舊,實在不能穿了,但他仍舍不得丟棄。1972年,這件七十“高齡”藍布長衫經(jīng)歷了最后一次縫改,做成了兩件嬰兒服,分別穿在了他的雙胞胎小孫子身上。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性習(xí)于儉,儉以養(yǎng)廉”是董必武立下的座右銘,他以此自勉自勵,終身奉行不輟。

“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活動現(xiàn)場,武昌糧道街中學(xué)一名學(xué)生說,憶往昔看今朝,重新審視這兩件“高齡”嬰兒服,他體會到一代偉人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這也激勵我們牢記革命先輩的歷史功勛,珍惜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讓“艱苦樸素”這個傳家寶代代相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陳會君)

責任編輯:張弛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