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體現(xiàn)了長期以來中國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誠意與決心,對開創(chuàng)亞洲美好未來指明了方向,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透過歷史的望遠鏡,可以窺探到亞洲文明璀璨的歷史,他們各具特色,多彩多姿,不同文明“各美其美”,卻都熠熠生輝,共同書寫著華麗的亞洲文明篇章。《詩經(jīng)》、《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jīng)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shù)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筑……從宗教到哲學、從道德到法律、從文學到繪畫、從戲劇到音樂,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亞洲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chuàng)造之美,都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人類文明變得只有一個色調(diào)、一個模式了,那這個世界就太單調(diào)了,也太無趣了。放眼今朝,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的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匯聚交融,只要我們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就能共同組成多彩多姿的亞洲大家庭;展望未來,傳承弘揚亞洲璀璨輝煌文明成果,在根脈相通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文明對話,既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為他國文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匯聚起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開創(chuàng)亞洲新未來的強大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翻開歷史卷軸,我們亞洲的先人們早就開始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活動,從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完成“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開辟海上通道,古絲綢之路不僅見證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數(shù)”的輝煌傳奇,更記錄了東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學互鑒的動人篇章。千百年來,沿線國家在互通有無中實現(xiàn)發(fā)展繁榮,在取長補短中綻放燦爛文明?,F(xiàn)在,“一帶一路”、“兩廊一圈”、“歐亞經(jīng)濟聯(lián)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鑒的途徑,各國在科技、教育、文化、衛(wèi)生、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蓬勃開展,亞洲文明也在自身內(nèi)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發(fā)展壯大。這生動地印證著一個道理: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類進步的真義在于互學互鑒。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一部人類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標志上,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象征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借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這個平臺,與會各方共商亞洲文明發(fā)展之道、共話亞洲合作共贏大計,進一步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美美與共,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精神力量,書寫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新華章。(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516/1044034.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