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2018年4月下旬以來,部署開展了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落實專項督查,組織各級教育部門和大中小學開展。在各地各校自查工作基礎上,教育部派出督查組對北京、上海、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等8個省市進行了實地抽查,了解自查整改成效,壓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落實。
通過此次專項督查,各地各校師德建設重視程度明顯提升,主體責任意識顯著增強,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有效落實,專責工作機構進一步明確,師德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師德問題治理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師德問題“零容忍”度化為嚴肅查處的行動舉措,師德師風建設整體工作水平有力提升。
同時,教育部也指出了督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是師德建設主體責任意識還不牢固。有些學校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師德管理“寬松軟”現(xiàn)象,個別學校主體責任意識有偏差,壓力傳導不夠,師德師風建設責任落實不到位。二是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未完全落實落細。個別學校師德建設制度和機制過于宏觀空泛,與新形勢新要求貼合度不夠、針對性不強。師德考核評價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不重視結果運用等問題。三是師德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學校師德建設能夠結合實際常抓不懈,但有的學校師德進展相對滯后。四是重點問題治理有待進一步加強。有的地方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散亂,誘使個別公辦中小學教師參與校外培訓機構有償補課,影響教育聲譽和教師隊伍形象。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育部督查組已要求有關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及時整改落實,同時要求對照問題,舉一反三,全面強化師德管理。
根據教育部的督查通報,目前各地各校師德建設得到了普遍重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各地各校之間工作進展不平衡,師德失范、學術不端行為仍時有發(fā)生,師德考核評價仍存在重形式、輕內容、不重視結果運用等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必須把突出師德作為一條基本原則加以堅持和貫徹,要求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yǎng)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要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創(chuàng)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guī)范,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言傳與身教相統(tǒng)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引路。
要解決師德考核評價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根本之舉在于把師德考核同教師日常工作聯(lián)系起來、結合起來,注重考核結論的運用。學校要對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思想教育、學術研究、業(yè)務學習、師生關系等進行師德考察,作出結論。同時,將師德考核評價結果運用到教師年度考核、評先評優(yōu)、成果評獎、職稱晉升、職務提拔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讓教師感到壓力,從而轉化為動力,增強師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
教師之所以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乃因為教師工作之偉大、教師道德之崇高。教師道德即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師德的基本規(guī)范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師的形象、教師的品德、教師的責任心,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關系到我國未來一代人才的素質能力。
一、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和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師必須有師德,講師德,守師德,自覺用師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履行教師的崇高使命。對于教育部門和教師管理者來說,要重視教師師德建設,加強對教師師德教育和考核,引導教師們加強師德修養(yǎng),提高師德水平,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優(yōu)秀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是評價一個教師優(yōu)秀與否、高尚與否、合格與否的核心指標、道德考量。師德不是虛的、可有可無的,而是實的、必不可少的,是構成教師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教師,不僅需要知識、學問、本事、能力,更需要品德、人格、愛心、責任。
二、師德考核評價要與教師日常工作相結合
教師師德主要體現(xiàn)在執(zhí)教施教、治學修學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師德考核評價也應從這些方面進行。
一是執(zhí)教施教。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幫助學生成為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人才。師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對待教學工作要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必須保證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是真理、是科學,絕對正確,不是謬誤、不是迷信,不能以訛傳訛,謬種流傳,誤人子弟。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高標準、嚴要求,經常思考、研究和探索,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因材施教,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教學水平。二是治學修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只有自己好學,才能讓學生好學,要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勤奮刻苦,天天向上。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一桶水。教師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給自己充電,重視自身理論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做自己行業(yè)領域的專家學者,同時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知識,多儲備,做雜家。做學問、搞課題、寫論文,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嚴謹,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堅決反對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學術不端、學術腐敗行為,做真正的研究型、學者型老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如何做學問提供行為示范。
三是師生關系。這是師德的核心內容。陶行知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都有發(fā)展?jié)摿?,都有其閃光點,我們不能用有色眼鏡看人,厚此薄彼,優(yōu)待、親近眼中的優(yōu)生,歧視、遠離眼中的差生,要一視同仁,平等相待,耐心施教,引導學生獲得最大發(fā)展。要求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清廉自律,不以權謀私、以教謀私,企圖從學生和家長身上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和好處。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熱情關心、愛護、幫助學生,用愛心喚醒愛心,用愛心傳遞愛心,積極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要重視師德考核評價結果的運用
師德考核評價只有與教師日常工作相結合,才能落到實處,同樣,師德考核評價結果只有運用于教師評價、專業(yè)發(fā)展、職稱晉升、榮譽獎勵、績效分配等過程中,才具有實際意義,才能對教師產生傳導作用,得到教師的重視,發(fā)揮師德考核的作用。因此,做好師德考核評價工作,我們要重視結果的運用,將師德考核評價同教師評價、工作評優(yōu)、晉職晉級等結合起來,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從而引導廣大教師自覺重視和加強師德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努力提升自己的師德意識,做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總之,師德考核評價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關系到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形象,不能流于形式,必須落實落細,務求實效,注重教師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從而發(fā)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教師的事業(yè)是人類偉大事業(yè),是人類繁榮發(fā)展的事業(yè),教師的模范行動是引導人類前進的燈塔,更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無私的奉獻。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案例欄目投稿郵箱為:anli@71.cn,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