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典之一,它的問世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缎浴钒l(fā)表170年后的今天,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總體狀況和形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宣言》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不僅沒有被磨滅,反而愈益綻放出無限光芒。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宣言》不僅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guī)律,同時還闡明了作為共產主義運動領導力量的共產黨所具備的先進黨性和崇高品格,凸顯了共產黨人對于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的不移信念和強大自信。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時刻不能丟掉這種堅定和自信。
擁有自覺的自信,是一個政黨成熟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和歷史的莊嚴承諾,也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自信。在機遇與挑戰(zhàn)同樣巨大的當今時代,共產黨人必須樹立自覺的自信,明確共產黨人究竟何以自信,它的內在源泉在哪里,這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
共產主義理想——共產黨人自信的精神源泉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共產黨奮斗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xiàn)無產階級及全人類的解放,建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事業(yè)是全人類的事業(yè),是以實現(xiàn)全人類解放為目標的偉大事業(yè)。共產黨完全有資格為這一崇高事業(yè)而感到無上光榮和自信。共產黨沒有黨派自身的特殊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它的根本利益。正如《宣言》中所指出的,共產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這種利益的一致性正是共產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基礎。共產黨同人民群眾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共產主義事業(yè)的人民性,是共產黨能夠吸引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她的周圍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根本原因。共產黨人自信的精神源泉就在于其實現(xiàn)無產階級及全人類解放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20世紀上半葉,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的相繼勝利充分證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贏得最廣泛的人民大眾的支持,而這種支持使得共產黨即便在條件極其艱苦、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也能領導人民群眾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明確了自身的根本任務,即實現(xiàn)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毛澤東同志強調:“在革命政府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fā)展我們的革命戰(zhàn)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這種堅定的自信恰恰來自于人民,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的源泉。正是有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中國共產黨才取得了一系列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最終解放了全中國,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繼蘇聯(lián)之后的又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如今,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40年的發(fā)展建設,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同時,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也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發(fā)展中國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強調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產主義事業(yè)的人民性確證了共產主義理想的真理性,共產主義理想的真理性決定了其實現(xiàn)的必然性。正因如此,共產黨人才對于共產主義事業(yè)和理想抱有堅定的信心。
不斷學習——共產黨人自信的動力基礎
不斷學習是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秀品質,也是共產黨人自信的動力基礎。只有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實踐的需要,不斷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高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黨領導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共產黨人不僅要善于向書本學習,也要善于向實踐學習,不僅要善于向人民學習,也要善于向專家學者學習,不僅要善于學習正面的經驗,也要善于吸取反面的教訓。共產黨人學習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則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持不斷學習的優(yōu)良作風,用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論滋養(yǎng)自己,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錘煉自己。談到學習,就要明確向誰學習、學習什么、怎么學習,這是邏輯上漸次遞進的三個問題。
向誰學習,也就是學習對象問題。共產黨人學習的對象十分廣泛。在共產黨人看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是理論和實踐智慧的重要源泉,要想更好地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就必須首先向人民群眾學習;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學者是他們領域中的精英,學習他們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增強本領,才能提高共產黨人的工作能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還要向世界各國經驗豐富的政黨包括資產階級政黨學習先進的治國理政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列寧曾指出:“要一面指導工作,一面向那些有知識的人(專家)和有組織大企業(yè)經驗的人(資本家)學習。”他強調共產黨人不能盲目自負,要有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也強調共產黨人學習的對象應是廣泛的,只要他們的經驗能促進社會主義發(fā)展,我們就要向他們多學習。
學習什么,也就是學習內容的問題。學習內容不能一概而論。處于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共產黨要完成的歷史任務是不同的,學習的內容和具體方式方法就存在一定差異。比如,在革命階段,共產黨學習的主要內容從理論上說,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共產主義理論,從實踐上來說,就是結合本國實際,學習世界各國無產階級政黨乃至資產階級政黨曾經的革命斗爭經驗。如今,社會主義國家雖已進入到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然而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生的國內問題向執(zhí)政的共產黨提出了更多挑戰(zhàn),共產黨要學習的內容必然更加廣泛,要掌握的本領也必然更加全面。時代向共產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未來將如何發(fā)展、中國共產黨將如何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就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肩負著民族復興偉大歷史重任的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偉大而波瀾壯闊的,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因此,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全面地、系統(tǒng)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我們要學習好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中探索和把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學習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各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知識化、專業(yè)化水平;學習文史知識,從中看成敗、鑒得失、懂榮辱、辨是非;還要學習世界不同民族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不同國家政黨先進的治國理政經驗。
怎么學習,也就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問題。共產黨歷來強調學習和研究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對任何形式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恩格斯在談到《宣言》時曾指出:“《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xiàn)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在實際運用中,“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便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提供給我們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原則。只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現(xiàn)實途徑。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也明確指出:“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共產黨人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共產黨還強調要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學習,拜人民為師,多向人民群眾學習,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共產黨人要學習的理論內容,也是共產黨人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堅持的基本立場、原則和方法。無論是理論上的學習,還是實踐上的學習,都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所有的尤其是外來的理論知識、制度模式、實踐經驗和歷史文化,不能采取盲目的“拿來主義”,而要堅持唯物辯證的態(tài)度,只有經過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分析,經過本國改革發(fā)展實踐檢驗為正確的理論、制度和經驗才具有合理性,才能為我所用。
勇于革命的精神——共產黨人自信的品格支撐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優(yōu)秀代表,具有無產階級最鮮明的品格,即勇于革命的精神?!缎浴分兄赋觯?ldquo;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這就揭示了共產黨人具有鮮明的革命品格。這種堅定的革命品格是共產黨能夠奪取一切偉大斗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無產階級面對的常是強大于自己數倍的敵人,力量對比的懸殊沒有嚇倒共產黨,反而一次次鍛煉和造就了其無比巨大的革命勇氣和斗爭毅力。進入到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社會主義國家身處于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世界體系中,各種風險挑戰(zhàn)層出不窮,如果沒有堅定的革命立場、巨大的革命勇氣,就無法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世界中乘風破浪。正是由于這種堅強的毅力、巨大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中國共產黨相繼取得了長征、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相對完備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社會主義中國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經過近40年的發(fā)展建設,中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世界所驚呼贊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崇高品格,即勇于革命的精神。
任何一個政黨如同一個人一樣不可能沒有失誤、不犯錯誤,然而,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如何對待自身的問題與錯誤,這恰恰反映出一個政黨是成熟的還是幼稚的,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是有生命力的還是日漸衰落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歐洲無產階級革命的一次次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他們看來,這每一次失敗都讓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學會了更多東西,這是無產階級政黨走向成熟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共產黨的先進性很重要的一點就體現(xiàn)在其面對問題和錯誤不回避、不退縮并及時糾正錯誤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和態(tài)度。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面對不合時宜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共產黨在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后及時作出了調整,保證了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化解了社會矛盾。
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到改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信條,多次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扭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局面。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由于我們黨革命經驗較少,沒有認識到掌握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導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鎮(zhèn)壓下,革命力量遭受到重創(chuàng),不得不轉戰(zhàn)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在農村人口占多數的中國不能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路線,而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最大限度地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革命策略的及時調整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之后,我們黨也在改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適時適度地對政策進行調整,從關注經濟增長到注重穩(wěn)增長、調結構,強調不走發(fā)達國家的老路,而要走綠色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壯士斷腕式的強力反腐,及時遏制了腐敗的蔓延,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信任。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再次強調指出:“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這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面對問題和錯誤,不回避、不退縮,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面對成績不盲目自負、得意忘形,堅定方向,銳意進取,這正是中國共產黨自信的集中體現(xiàn)。
教育加實干——夯實共產黨人自信的基礎
蘇東劇變之后,社會主義力量遭受了重創(chuàng),但社會主義世界并沒有出現(xiàn)西方國家所預期的整體崩塌,反而繼續(xù)穩(wěn)步前進,甚至在一定范圍內取得了不小的發(fā)展成就。然而,必須承認,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加之國際形勢日益復雜,未來仍任重道遠,共產黨必須堅定自信并進一步夯實自信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增強和鞏固黨的自信?重點在于教育,核心在于實干。
信仰是自信的源泉。有堅定信仰和偉大理想的政黨才是一個自信的政黨。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不可能有強大的領導能力,不可能成為人民群眾的“堅強領導核心”。當前,在社會思想領域中包括在部分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著一種“共產主義渺茫論”的悲觀論調,一部分人把共產主義看成是遙不可及的虛幻理想,認為它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沒必要再去為之努力奮斗。這種思想觀念的錯誤就在于,它把共產主義看成是地平線以外的某個遙遠的不可見的終點,而忽視了共產主義是一個現(xiàn)實的運動過程。事實上,只要對比一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大變遷和巨大進步,就不能否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正在朝著社會主義更高級階段大踏步邁進,即在朝著共產主義奮力邁進。“我們不能因現(xiàn)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共產黨必須始終把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點,必須向廣大黨員干部講清楚共產主義理想的真理性和人民性、必然性和曲折性,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從經典中把握真理,從真理中獲得力量,從而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增強和鞏固黨的自信。
能力是自信的基礎。能力從何而來?必然從實踐中來。要堅定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心,堅定對自身領導能力的自信,最根本、最核心的還在于實干。共產主義不能僅停留在理想層面,它只有通過現(xiàn)實的運動即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性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才能實現(xiàn);而共產黨的領導能力也只有在這一現(xiàn)實的運動中才能不斷得到提升。這一切說到底就是實干。正因如此,我們黨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就始終強調“實干興邦”,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都號召全黨全國人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因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自信也是在實踐中靠實干建立起來的。然而,在現(xiàn)階段,要讓實干成為一種風氣、一種習慣,還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政策的保障。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罚逃膭顝V大黨員干部在新時代要有新?lián)斝伦鳛椋岢鲆⒔∪茖W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要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這就為廣大黨員干部在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建功立業(yè)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將極大地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將極大地增強和鞏固我們黨的自信。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澤東選集(第一、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列寧專題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王雪冬,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政治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中圖分類號] A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18)10-0043-0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