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同志說“幸福就是尋求革命真理”。近百年來,不甘做奴隸的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不惜赴湯蹈火、前赴后繼。追崇這一信念,毛澤東同志等革命先賢為了億萬苦難同胞爭得幸福生活,舍棄自己的安逸人生,義無反顧投身流血犧牲的革命洪流之中,靠著“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即將迎來共和國第69個生日,雖然饑寒交迫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但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矛盾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業(yè)已擺在了共產(chǎn)黨人面前,成為必須解決的新時代的命題。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更好地繼續(xù)奮斗!
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毫不放松地加強理論武裝強筋健骨。《論語》記載孔子教導子路時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大意是即使再優(yōu)秀的人,也需要不斷學習,否則就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走向反面。習近平總書記也告誡全黨同志“一個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強修養(yǎng)和錘煉,黨性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降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毫不放松地加強理論武裝,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法寶,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特色。歷史和實踐證明,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什么時候特別注重加強理論學習,狠抓黨員黨性修養(yǎng),什么時候黨內(nèi)思想就能實現(xiàn)高度統(tǒng)一,黨才更有凝聚力、富有戰(zhàn)斗力。如果放松對黨的理論的學習,對黨性修養(yǎng)放之任之,不但會得“軟骨病”,而且極有可能轉化為“不治之癌”。細數(shù)那些落馬的“老虎”“狐貍”“蒼蠅”,無一例外,不僅忘記了初心、忘記了根本、忘記了使命,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最終走向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墮入了違紀違法的泥淖不可自拔。
始終落實“知行合一”,在為民服務中扎扎實實強化本領發(fā)揮作用。毛澤東同志曾說“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孔子曾批評那些讀死書的人“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并強調(diào)“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黨的干部要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切忌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自覺投身于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長征中,該當火車頭就當好火車頭,該當螺絲釘就當好螺絲釘,不論處于何種位置,都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積極發(fā)揮作用,發(fā)揮正確作用。
始終做到“堅如磐石”,甘當勇于克堅的新時代“挑山工”。進入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和每一位黨員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們面臨的風險和考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和嚴峻,落實“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遠保持共產(chǎn)黨人最本真、最鮮亮的政治底色,堅守住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是一個黨員的個人問題,更是一個事關全黨的重大政治問題。一系列腐敗案例,一再向我們敲響警鐘,黨的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勇于克服一切不良思想的侵襲,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不但要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嚴于律己,更要見賢思齊轉化為前行的力量,始終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服務鄉(xiāng)村振興,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中,敢啃最硬的骨頭、敢涉最險的險灘,如同泰山“挑山工”正在攀登“十八盤”一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腳踏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8/0929/1019474.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