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如何從社會的角度關注他們、關心他們,讓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活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強化情感體驗,營造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的學習生活氛圍,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課題。
事實上,在留守兒童這個龐大群體中,有的孩子掰著手指頭數(shù)著父母回家的歸期,更多需要精神撫慰;有的孩子與爺爺奶奶守著家徒四壁的農屋,更多需要物質資助;有的孩子在孤獨寂寞中變得行為孤僻、性格內向,尤其需要心理輔導……每一個孩子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給予他們渴望的關愛,才能撫平流動時代的家庭之傷、社會之痛。
所以,內蒙古晨報連續(xù)兩年聯(lián)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fā)起“益”起過中秋——留守兒童關愛活動,讓我們感動。
當你闔家團圓的時候,不要忘了那些渴望團圓而不能團圓的留守孩子們;當你面對昂貴的月餅食不知味的時候,不要忘了那些吃不起月餅的留守孩子們;給他們一個笑臉,奉獻一份愛心,和他們一起玩游戲,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溫暖和愛。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少年先鋒隊建設、心系少年兒童的成長與未來,對留守兒童更是時時掛懷,刻刻惦念。
“眾心捧月”月更圓。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堅信,公益的種子就在每個人心底,需要更多的溫暖契機來培育、激發(fā)大家心底的一念之善。我們也相信,每一張通過活動收集到的笑臉背后,都有對他人和社會的善意在悄然生長。只有激發(fā)每個人善意的社會倡導機制,這個社會才能迸發(fā)出巨大的正能量。
善良,是和諧社會的助推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的基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