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馬遠 《月下把杯圖》
一、與日相對應而起的名字:如星、魄
古人常以陽、陰對稱日月,日為陽,月為陰,稱月亮為太陰星、月魄?!段饔斡洝返诰呕兀?ldquo;不覺紅日西沉,太陰星上。”唐李端《和李舍人中書對月見寄》:“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二、因光亮而起的名字:如玉、冰
月光潔白如玉,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故有此名。唐趙嘏《新月》:“玉鉤斜傍畫檐生,云匣初開一寸明。”蘇東坡詩:“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處涌冰輪。”
三、以其形狀起的名字:如輪、盤、鏡、環(huán)、規(guī)、鉤
月有圓缺,詩人就以形似的事物來比喻月亮。唐羅隱《中秋夜不見月》:“只恐異時開霽后,玉輪依舊養(yǎng)蟾蜍。”李白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賀《七夕》:“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四、用動物的名字指代:如兔、蟾蜍
傳說中月中有兔、蟾蜍,故稱月亮為玉兔、兔魄等。盧照鄰詩:“沈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曹松《中秋對月》:“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五、用植物的名字指代:如桂樹
傳說月中有仙桂,所以月又稱桂月、桂魄等。王維《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六、用人物的名字指代:如嫦娥、嬋娟
嫦娥是月中美神,又為古代美女的典型,而嬋娟也可以形容美女,所以用來指代月亮。唐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薛瑩《中秋月》:“勸君莫惜登樓望,云放嬋娟不久長。”
◎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作者張振通),轉載請注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