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其中鮮明提出“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的工作要求。這為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精準脫貧作為2020年之前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從“贏”到“好”,雖一字之差,體現的是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為民情懷,傳遞的是脫貧攻堅的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脫貧攻堅戰(zhàn)是新時代的一場“大考”,考生是參與脫貧攻堅戰(zhàn)的黨員干部,評卷人是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尚未脫貧的貧困戶。如果說“贏”是及格,那么“好”就是高分甚至是滿分。雖然時間緊、任務重、骨頭難“啃”,但是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提高答題質量,只有以高質量的脫貧成效,才能贏得群眾的高度認可。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脫貧攻堅工作講的是政治、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是“沒有條件可講,沒有后路可退,必須完成,必須打好的”實仗、硬仗。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提高脫貧質量,還面臨著不少困難、阻礙。客觀上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貧困縣摘帽100多個,但仍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這些貧困群眾有的是脫貧后因病、因殘又返貧的,有的是由于居住條件惡劣、自然災害多發(fā)、資源貧乏等造成的,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主觀上來說,既有貧困人口脫貧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足,缺少想“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原因,也有部分領導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政績觀偏差,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沒有拿出主要精力抓扶貧等因素。這些問題不解決,就像啃骨頭沒好牙口,不僅啃不動、嚼不爛,而且有硌掉牙齒的危險。只有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緊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以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嚴要求的標準抓脫貧,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創(chuàng)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群眾檢驗的脫貧成績。
“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到了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能不能打贏打好這場硬仗,能不能高質量交出這份歷史答卷,既是對黨員干部的考驗,也是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事。各級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穩(wěn)住心神,精準聚焦貧困地區(qū)致貧原因,細致謀劃攻堅措施,真刀真槍加以解決。要在細處“謀”,進一步樹牢責任意識,強化使命擔當,真正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消除絕對貧困、貧困縣全部摘帽等目標,學深吃透上級扶貧開發(fā)精神,著力謀劃好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精準落實各項任務。要在深處“扶”,嚴格執(zhí)行現行扶貧標準,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因地制宜深化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生態(tài)扶貧、健康扶貧等工程,真正幫助貧困戶種上“搖錢樹”、住上安居房、走上致富路,動真碰硬補齊貧困地區(qū)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短板,確保實現脫真貧、真脫貧。要在實處“干”,脫貧攻堅工作說到底還是人的工作,提高脫貧質量還需在人上下功夫。要壓實各級領導干部脫貧攻堅責任,發(fā)揮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尖兵”作用,建強貧困村脫貧攻堅帶頭人隊伍,激發(fā)貧困群眾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內生動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打好這場仗,答好這道題,以決戰(zhàn)決勝的勇氣和智慧攻破最后的貧困堡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8/0824/1014538.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山東梁山縣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