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

本質是一個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屬性,使其區(qū)別于其他事物。離開了自身的本質,事物也就無法存在。社會主義本質是社會主義社會所擁有的,區(qū)別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一以貫之、不斷探索的理論主題。2015年,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理論工作者要重點回答“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征”[1]這一重大理論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并將實踐經驗進行概括、總結、升華,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會和諧和黨的領導”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主要內容,這四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主要內容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實現(xiàn)了各項工作的撥亂反正,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先后提出“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會和諧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化。

(一)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過程中,“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是貫穿始終的基本理論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探尋和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通過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驗教訓的總結,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探索,經過反復的思考,對這一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總結性理論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這一科學論斷從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角度出發(fā),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正本清源,抓住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根本矛盾運動。“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指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貫穿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始終,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問題。對于我國這樣在生產力落后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首要任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生產關系角度表明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生產力的根本不同,前者發(fā)展生產力的目的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發(fā)展的成果屬于全體人民;后者發(fā)展生產力是為了少數(shù)人的利益,是財富和貧窮的兩極積累。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回應了時代的呼喚,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

(二)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過去由于受到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加之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社會主義民主長期被忽視,導致社會主義建設發(fā)生了嚴重的曲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鄧小平反思民主實踐中的不足和失誤,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3]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4]隨后,江澤民在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對人民民主的內涵進行了詳細闡釋:“這種民主,是實現(xiàn)全體人民利益的民主,是與社會主義法制必然結合在一起、保障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民主。”[5]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6]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生命”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對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7]民主應該是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社會主義越發(fā)展,民主也要越發(fā)展。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民主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展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中華文明、反映中國實際、符合中國人民需要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三)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實現(xiàn)社會和諧是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一直追求的社會理想。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直接動力,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產階級社會都注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和諧的問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我國解決社會和諧問題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保證。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的奮斗目標之一,“社會更加和諧”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第一次被明確提出。隨后,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的重大論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在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從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來看,未來理想社會是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和諧社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來看,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內部只存在人民內部矛盾,不存在階級矛盾,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來看,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重要的社會基礎。

(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已經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結束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解放。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奠定了物質基礎。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奮勇拼搏、迎難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放眼未來,我們黨將會繼續(xù)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前進。無論是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還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始終是領導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正因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8]。隨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這一論斷載入憲法總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9]。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歷史邏輯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認識世界就是通過實踐獲得關于事物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知識,這是一個反復多次、無限深化的過程。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也是如此。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立足基本國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其本質的認識,同時又將總結、概括、升華的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真理性。

(一)從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否定認識到肯定認識的歷史邏輯

歷史上,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有過教條式的理解,走了不少彎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也變得模糊不清。為此,鄧小平提出要對“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進行解放思想。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和深化的,是一個從否定認識到肯定認識的過程。1980年4月12日,鄧小平在與贊比亞總統(tǒng)的會面談話時,指出“四人幫”所謂“寧肯要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的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社會主義就是窮的”,而這一觀點違背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根本原則。進而鄧小平指出:“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tài)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3]鄧小平反復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這一時期我國剛剛從錯誤的指導思想中走出,一方面需要清算思想領域的混亂;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尚處于開始和探索階段,必須堅持實踐的真理性標準,才能激發(fā)社會的活力和生機,才能激發(fā)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推動改革開放向前發(fā)展。鄧小平用排除法的方式,用否定的句式來探討“什么是社會主義”,就為“什么是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打開了天窗。隨著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開始從“不是什么”中發(fā)展出“是什么”。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是“富”。[2]這種“富”不是少數(shù)人富起來、大多數(shù)人窮,而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2]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正式提出社會主義本質論。這一科學論斷不是事先的理論預設,而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指導下,經過了14年實踐的反復探索和檢驗,在無可爭辯的巨大成就基礎上總結而來的。

從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否定認識到肯定認識改變了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路徑。通過批判舊世界得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認識路徑,“我們對未來非資本主義社會區(qū)別于現(xiàn)代社會的特征的看法,是從歷史事實和發(fā)展過程中得出的確切結論。”[10]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社會主義國家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都是照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則打破了這一教條。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實踐到理論,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然后再將這種理解和認識升華為理論,從而進一步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的發(fā)展。“實踐——理論——實踐”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路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tǒng)、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yōu)槊篮矛F(xiàn)實。”[11]

(二)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歷史邏輯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經濟體系處于崩潰的邊緣,各項事業(yè)百廢待興。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必然從這一實際出發(fā),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因此,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必然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入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得到極大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不僅得到極大豐富,文化素質也得到顯著提高,更加主動地表達自身的訴求和愿望。人民群眾不僅要求參與經濟生活的管理,也要求參與到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之中。因而,上層建筑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變革,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一方面,政治上層建筑需要發(fā)生變革。與資本主義制度相比,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不僅體現(xiàn)在生產力更加發(fā)達,也要體現(xiàn)在民主更加真實有效。民主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社會主義民主既要克服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出現(xiàn)的忽略民主程序的“大民主”,也要防止西方所謂“三權分立”、“多黨競爭”等形式上平等、但實質上不平等的資產階級民主,從而保證民主在程序上公平合理和在實質上人人平等。另一方面,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的變革要求思想上層建筑,即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之相適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更加多元化,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更具獨立性、多變性和差異性。能否理順這些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化解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也是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社會環(huán)境保障。無論是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還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是由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都是由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豐富和完善的。我們黨在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基礎上相繼提出了“人民民主、社會和諧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正是沿著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這一歷史邏輯。

(三)從反思經驗教訓到肯定實踐成就的歷史邏輯

從“共同富裕”到“黨的領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可以分為前后兩種不同路徑。前者側重于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經驗教訓的反思。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社會主義必然是建立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在中國這樣以農業(yè)為主、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落后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我們黨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國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和“什么是社會主義”進行了教條式的理解和運用,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一方面違背了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超越了歷史發(fā)展階段,結果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在很低的水平徘徊不前;另一方面忽視了民主法制的建設,加之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造成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各項制度形同虛設,人大政協(xié)會議長期中斷,國家憲法成為一紙空文,各種法律名存實亡,大量冤假錯案,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嚴重損害了社會主義的聲譽。正是基于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我們黨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提出社會主義本質論,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后者側重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就的肯定。我們黨將社會和諧和黨的領導提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我們黨在經過長期努力而形成的各種有利條件的基礎上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既是我們黨對我國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也是我們黨和國家需要長期奮斗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展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和姿態(tài)。將黨的領導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正是對97年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所取得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的肯定。這一科學論斷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體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真理性、歷史必然性正是從反思經驗教訓到肯定實踐成就的歷史邏輯中體現(xiàn)的。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邏輯

除了具有脈絡清晰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內在之間也具有很強的理論邏輯。其中,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會和諧分別提供了物質、制度和社會三個方面的保障,四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推動,共同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不斷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實然走向應然狀態(tài),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一)黨的領導是一條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的邏輯主線,是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證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歷史經驗教訓已經證明,哪里放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哪里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就要遭受挫折和失敗。黨的領導是貫穿于97年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部歷史之中。自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始,中國共產黨就始終是中國革命、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領導核心。在改革開放的40年來,我們黨開創(chuàng)、領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因如此,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最大優(yōu)勢、最高政治力量。“最”體現(xiàn)出黨的領導是靈魂、是根本,是處于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13]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保證人民民主,才能維護社會和諧,才能實現(xiàn)共同富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也是物質保障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極大豐富的物質財富是社會主義的應然狀態(tài),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都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不可否認,資本主義依然是當今世界引領經濟和科技進步的主導力量,并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占據(jù)著主流地位。但與資本主義制度相較而言,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不僅體現(xiàn)在生產力高度發(fā)達,更體現(xiàn)在我們的發(fā)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發(fā)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發(fā)展的目的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我們黨要實現(xiàn)的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和物質水平上的共同富裕,更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諧有序、環(huán)境優(yōu)美等多方面的共同富裕,是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共同富裕。只有社會生產力更加發(fā)達,社會整體文明水平才會不斷提高,才能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才能不斷消解社會矛盾、實現(xiàn)社會和諧。

(三)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保障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國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其具體體現(xiàn)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的政體上。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必須不斷堅持和完善這個根本政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人民的事業(yè),只有體現(xiàn)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動,用制度保障人民當家做主,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才能保證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我們黨要始終將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成敗得失的一把尺子,思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急、憂人民之所憂,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四)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社會保障

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和諧的社會,這是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斷努力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我們要實現(xiàn)的是“社會更加和諧”的小康社會,我們要建設的是“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我們最終要實現(xiàn)的是“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14]的共產主義。與此同時,社會和諧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保駕護航??v觀世界各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矛盾尖銳、社會利益對立、社會動亂不安的社會是難以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的、難以實現(xiàn)民主法治的。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fā)展歷程,社會環(huán)境整體穩(wěn)定和諧,社會矛盾基本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并在發(fā)展過程中得以解決。我們黨和國家才能緊緊抓住每一次發(fā)展的歷史機遇,實現(xiàn)飛躍式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奇跡。社會和諧才能鞏固黨長期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為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人民民主提供良好的社會生態(tài)。

四、感知

恩格斯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是歷史與邏輯的相統(tǒng)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一同開始,并隨著實踐在縱向和橫向上的深化而不斷深化和豐富,從而逐漸形成一個結構清晰、邏輯緊密、科學嚴謹?shù)挠袡C整體。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一個隨著實踐的深化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我們需要聆聽時代的聲音,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推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16]我們在講好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同時,更要講清楚其背后的更加一般性的原理、規(guī)律、機制,從特殊上升到一般。我們需要進一步探尋其本質,將我們黨的理論進一步升華,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265、364.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312.

[4]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8.

[5]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6.

[6]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22.

[7]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9.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47.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2.

[1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13]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8.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

作者簡介:孫志偉,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思想精髓研究”(項目號:14ZDA001)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