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蘇小蘭正在雨中查看樹莓的生長情況。(每日甘肅網(wǎng)記者韋德占/攝)
太子山經(jīng)過一場雨的洗禮后,山上郁郁蔥蔥的樹木翠綠欲滴。太子山下的康樂縣上灣鄉(xiāng)馬巴村,連片種植的樹莓掛滿枝頭,顏色鮮紅、惹人喜愛。
7月10日,當記者踏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走進馬巴村時,見到61歲的蘇小蘭正打著傘走在村里平坦光潔的水泥路上。原來,蘇小蘭要去自家的樹莓種植基地。“連續(xù)下了好幾天雨了,樹莓快到采摘期了,我去地里看看,雨水有沒有影響到樹莓的生長。”交談間隙,蘇小蘭并沒有放慢腳步……
跟隨蘇小蘭來到樹莓園時,只見一大片長勢良好、嬌艷蓬勃的紅樹莓,在雨中成為了馬巴村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太子山下風光好。看著眼前寬敞平坦的通社公路,嶄新的村委會、幼兒園、文化廣場,以及道路兩旁田地里嬌艷的紅樹莓、金黃的麥浪……誰能想到馬巴村曾是康樂縣最貧困的村子之一,幾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指引下,群眾急需什么、政府就幫扶什么,馬巴村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貧困發(fā)生率大幅下降。
在馬巴村,全村1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74名貧困群眾,駐村工作隊和鄉(xiāng)村干部逐戶逐人查找“病因”、因戶因人開出“藥方”,在住房、就醫(yī)、上學、扶持生產(chǎn)、技能培訓、易地搬遷、低保政策兜底等方面,努力做到國家和省里政策落實與幫扶措施無縫對接、幫扶措施與貧困戶和家庭成員的具體狀況無縫對接。
近年來,臨夏州把政府財政資金集中用于脫貧攻堅,優(yōu)先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在馬巴村,道路、農(nóng)渠、宅院等都按原有布局加固改造、修葺完善,盡量保持原有風貌、不打破院落格局,不搞整齊劃一的規(guī)劃設計、不搞大拆大建的人為裝飾,體現(xiàn)自然和諧、尚儉實用的鄉(xiāng)村氣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