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已走過40個春秋,我們國家在各個領(lǐng)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xiāng)平谷區(qū)也不例外。作為一名親歷者,目睹了這里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花更艷了,新建的農(nóng)家小院更整潔美觀了,村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美滿。平谷區(qū)東高村鎮(zhèn)南宅莊戶就是實行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示范村。
懷著好奇心,我們來到歐李采摘園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上方“莊戶人歐李園”這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過了大門是一道長500米,寬40米的綠色走廊。寬闊高大的弧形鋼架上,爬滿了葡萄、絲瓜、葫蘆的藤蔓。它們枝葉繁茂,遮天蔽日。金黃色的絲瓜花,潔白的葫蘆花盡情地綻放,蜜蜂們在花間“嚶嚶”著,來回飛舞,不時低下頭來親吻那些嬌嫩的花蕊。那一根根墨綠色的絲瓜,一個個青白色的葫蘆,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與青翠欲滴的綠葉交相輝映,色彩斑斕,令人賞心悅目。
綠色長廊的兩側(cè)是一個挨一個的歐李大棚,每個大棚靠近長廊一端,都建有一個平房作為操作間,每個平房的山墻上,都畫有形象逼真的彩圖:有年輕的農(nóng)婦手扶木桿,腳踏水車,歡快汲水的畫面;有黃牛拉套,老農(nóng)扶犁的春耕場面;有揮鐮收割,稻谷飄香、五谷豐登的喜人場景。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把人們帶入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田園生活。這每一幅畫面都散發(fā)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使人沉浸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讓這生機勃勃的歐李園顯露出豐富獨特的人文色彩。
穿過長廊,走進了歐李采摘園。眼下正是歐李成熟季,片片歐李葉綠果紅。一串串圓圓的、紅紅的歐李,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顆顆紅色透明的珍珠,熠熠生輝。它們看似櫻桃,又如葡萄,摘下一顆放入口中,頓覺甘冽香甜,汁水四溢,十分清爽。
此時朋友老李成了義務(wù)講解員,他告訴我們:這片歐李園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采摘園,占地面積168畝,栽種歐李8萬棵,年產(chǎn)量已達8萬多斤。歐李的含鈣量是蘋果的7倍,是老人孩子補鈣的首選水果。老李舉著一枝歐李,煞有其事地說:“當(dāng)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品嘗歐李時,對其酸中透甜,甜中帶酸的獨特口味大加贊賞,稱其為奇果,并指派一名官員專門負責(zé)種植這種貢品,以便隨時能一飽口福。”
站在老李旁邊的老張頗為得意地說:“我們今天也當(dāng)一次皇帝,嘗嘗這貢品的滋味吧!”大家笑了起來。結(jié)束了采摘,我們原路返回。
該村的王樹林書記已在園內(nèi)的接待室等候。室內(nèi)已擺好茶水,王書記熱情地招呼我們:“大家嘗嘗這茶的味道,能說出它是什么茶嗎?”我輕輕地喝了一小口,有一股獨特的清香,形似鐵觀音但多一些甘甜,色如金駿眉但少一些香氣。大家都辨別不清。王書記笑著說:“這是我們自制的歐李茶葉,不僅口感上佳,而且能去火排毒助消化。”
老李與王書記是多年好友,見面后相互調(diào)侃是常事。老李盯著王書記的臉一本正經(jīng)地說:“書記大人,多日不見,你返老還童了,真是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越來越年輕了,有什么養(yǎng)生秘方嗎?”王書記笑了笑說:“要說秘方就是這歐李,它真是個好東西,我每天品歐李酒,吃歐李面,喝歐李茶”,竟然治好了我的老胃病,讓我有了食欲,有了氣力。
我一邊喝著茶水,一邊打量這位歐李園的設(shè)計者、管理者:雖年已花甲,但精神矍鑠,濃黑的眉毛下,閃動著一雙精明深沉的目光,透露出堅韌和果敢。他作過教師,當(dāng)過廠長,后因工作需要,安排到村里任職,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為了改變村風(fēng)村貌,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坐在王書記對面的老張用探詢的口氣說:“最初創(chuàng)建歐李園時,阻力不小吧?”王書記點了點頭,深有感觸地說:“壓力巨大,阻力重重,從方案制定到土地流轉(zhuǎn),從技術(shù)依托到科學(xué)管理,從營銷宣傳到初見成效,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閑言冷語、曲折坎坷能說上三天三夜。村兩委班子克服各種困難,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將歐李園打造得一年好于一年。年產(chǎn)量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言談中,老書記對歐李園的發(fā)展前景充滿自信,對村里的變化更是難掩興奮自豪之情。他動情地說:“歐李園是我們村的一大亮點,然而比歐李園更吸引人眼球的,是我們的孝道文化一條街,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歐李園離這條主街很近,我們跟隨王書記很快到了街東口,街道整齊干凈,見不到雜物垃圾。“百善孝為先,孝乃德之本”“忠孝家風(fēng)正,留福于子孫”兩條標語格外醒目,發(fā)人深省。南北兩邊墻上分布著一幅幅畫面:《親嘗湯藥》《棄官尋母》《哭竹生筍》《扼虎救父》《臥冰求鯉》等。這些流傳千載、生動有趣的經(jīng)典故事,通過形象逼真的畫面,潛移默化地傳播傳統(tǒng)美德,營造出“以孝為榮,以逆為恥”,尊老愛親,和諧向上的良好風(fēng)尚。它像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不僅扮靚了村容村貌,而且成了對村民進行孝道教育的有效載體。王書記滿懷深情地說:“每到中秋、國慶、重陽節(jié),黨支部都邀請村里65歲以上的老人,到歐李園做客,免費提供歐李罐頭、小吃、歐李茶,每人送一箱歐李長壽面。其目的是用行動為村民作出表率。”
當(dāng)我們問到村子今后發(fā)展的目標時,王書記激情洋溢、信心滿滿地說:“我們要進一步推進孝道文化建設(shè),繼續(xù)做大做強歐李產(chǎn)業(yè),讓莊戶人有高質(zhì)量的物質(zhì)生活,高標準的精神生活,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老書記的話擲地有聲,深深地感染了我,這不就是莊戶人的歐李夢嗎?
汽車駛離了這個小小的村莊,但我的思緒還停留在歐李園的綠色長廊下,還沉浸在那條孝道文化街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