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主義新發(fā)展”的時代話語。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今天,中國依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就,這無疑為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世界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大活力與動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
如果從托馬斯·莫爾的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作《烏托邦》發(fā)表的1516年算起,社會主義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500多年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充滿了曲折與滄桑。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以及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吸收,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十月革命之后,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yōu)楝F實,為其他國家開辟了可供借鑒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與發(fā)展模式。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并由此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征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效地突破了蘇聯(lián)模式的局限與弊端,使社會主義更加符合中國實際,開辟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xù)實踐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迎來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時代。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了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新的時代話語,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完善和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作為“中國經驗”的時代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僅意味著中國自身的某種改變,而且還意味著中國為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與變化。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信條,友善、開放、包容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豁達開朗的民族性格。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經驗和成就,能夠為那些落后國家和地區(qū)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這種中國經驗主要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之中。
中國經驗更加強調理論的適用性和包容性。任何理論只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和運用,才能在實踐中起到良好效果。“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如果只是一味照搬教條,而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甄別和選擇,往往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想要的結果。一方面,中國不會將自身的道路和模式強加給任何別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主選擇自身發(fā)展道路的自由和權利,互相尊重和包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國基于自身的成功經驗,著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努力發(fā)揮中國經驗的重要作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