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管是在公交車上、公園里、飯桌上,甚至走在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都會隨時聽到鈴聲響起。雖然有的是簡單的滴滴聲,有的是清脆悅耳的歌聲。但仔細聽,從手機鈴聲大體可以區(qū)分出年齡段。懷舊歌曲或者是鳳凰傳奇,八九不離十就是我們這群白發(fā)一族了。
一天早上排隊買煎餅,忽然聽見了隔壁飯店早點攤上響起了一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聲。我只見那個炸油餅的大叔趕緊用圍裙擦了擦手,緊接著掏出來一個翻蓋手機,看得出來這個老式手機用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他小心翼翼地將手機放在耳邊,不一會兒,臉就像開了花一樣,笑得所有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粗臓N爛笑容,我頓時覺得這個清晨格外溫馨,不由自主地猜想是誰給他打來的電話。是兒媳婦又生了個大孫子?還是小孫子考上了重點學校?要不然就是寄的錢家里收到了?父母吃了藥病好了……總之,電話的那頭一定是個好消息。
看著油餅大叔高興的樣子,我感慨萬千。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做手機的彩鈴,或許就是他的心聲。短短的四十年,是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這最簡單的打電話來說吧,在我的腦海里就經歷了難以忘懷的厲程。最初是打公用電話,得叫對方接電話的人去家里找,你得有足夠的耐心,等上老半天是家常便飯。后來有了數(shù)字的或漢顯BB機,通訊進步了一大塊,起碼對方可以知道是誰來的電話了,也可以在比較快的時間內回復你。再后來有了個頭兒很大的“大哥大”,雖然彼此能直接通話了,但價格昂貴,沒有五位數(shù)是拿不下來的,因此,普通百姓是買不起的。進入本世紀,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沒幾年的功夫,幾乎就人手一機了。而此時的手機呢?已經不再是什么奢侈品,更不是身份的象征了,反倒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工具了。購物購票、出行旅游、銀行轉賬理財、交水電費、微信聊天、發(fā)搶紅包、同學朋友相約聚會、曬曬照片,無論身處天涯海角還是異國他鄉(xiāng),想見面,想說話,一段視頻全解決了,仿佛世界都變小了。智能化手機的普及,不僅方便了人們的通訊聯(lián)絡,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還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如今,每當我手機鈴聲響起,特別是老公來的電話,都會使我時不常地想起了70年代的一段至今都難以忘懷的往事。那時,老公在嘉峪關當兵,一般情況下相互聯(lián)系都是寫信。有一天因為有急事需要打電話,一大早我就到了西單電報大樓排隊。先填一個單子,寫上通話對方的地址、總機電話和分機的代碼,然后拿著單子和一大群人坐在大廳里等候,隨時盯著、聽著服務柜臺的工作人員叫號。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大廳一側有一排格子式的透明小房間,每個房間里都有一部掛在墻上的電話機。我一直等啊等啊,直到將近兩個小時才輪到我,工作人員告訴我到四號房間等候。我拿起電話就以為對方是老公,連忙講我有急事兒要說。話茬剛開口,只聽對方客氣的說:你好,請問你要哪里?就這樣一步又一步,在左一個右一個接線話務員“你要哪里?”的傳遞中,我終于在大約五分鐘后才聽到了老公的聲音??戳丝创巴饨辜钡群虻娜巳?,我連忙簡單扼要的說完了事兒,便匆匆的掛斷了電話。掛斷后,我忽然想起還有好些話沒有說,(沒有說孩子長牙了,沒有說單位分房了,沒有說……)但是,電話掛斷了,再打電話還要等那么長時間,我可真沒有那么大的耐心了。雖然打一個電話用了整整半天時間,但在當時還是挺幸運的,因為那時不是什么地方都有電話的,能打長途也算是奢侈行為了,總比從嘉峪關坐三天兩夜的火車回家還是短了很多嘛!
思緒漸行漸遠。現(xiàn)在多好!只要鈴聲一響,幾乎啥事都能辦了!看今朝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們這代人想也不曾想過的。如今,甜蜜溢滿心間,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有道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家圓國泰萬眾安。銀鈴奏響新時代,歡歌笑語樂無邊。厲害了我的國!我為你點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