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泥巴制武裝
很多鄉(xiāng)村孩兒,早早就是“軍迷”了,他們會造泥武器。
造泥武器,使用膠泥土,這種特殊土質(zhì)并非哪里都有,從石灰?guī)r縫中摳出來的最好。它黏實,顏色紅,稱小孩心。
小孩子貪伴兒,愛扎堆兒,一行小伙伴用小籃子或小褂兒弄回了土,落腳點選在半途的小頭目家里。和泥、摔泥巴在臺階或平頂石上,各自進行。紅膠泥硬,揉成泥團以后,往平板石上“拽”。一遍,一遍,拽軟和、拽“醒”了,才便于使用。
孩子愛看電影,坦克的威武,留下印象至深,并且與靈聰?shù)男淖钕辔呛?。頭樣武器,造坦克。泥塊兒疊成了三層,下邊大,上邊小,各有比例。炮筒和炮塔的翻蓋兒,泥巴做不了,就用一截兒圪垱和小小貝片代替。坦克兩側(cè)刻五角星,也刻秦小寶、王二力、崔蛋兒、謝冬兒什么的各自姓名??躺狭诵彰陀X得自己這輛坦克有了幾分“陸戰(zhàn)之神”的神氣了。
《小兵張嘎》中見識了駁殼槍,對它便心心念念,就開始造槍。槍瞄子、子彈匣,情形不差。做一把不過癮,有的做了雙把,跟羅金寶叔叔使用的雙把真家伙一樣,邊造邊美!
制作這些武器,耗時間不短,該歇一歇手了。趁著歇手,互相觀摩,顯出來的有的懊惱、有的得意。
孩兒們懂,濕泥禁不得暴曬,一暴曬就裂,須陰涼處自然風干。天天看,天天看,看干了沒有。開了縫兒,不嚴實怎么辦呢?不能加水調(diào)整了,就啐唾沫,用手指蘸著唾沫將縫兒溜平——可仔細呢。
紅膠泥也染手啊,漚入手紋,用石片兒刮,也刮不干凈。
還有剩料,怎么處理呢?嘿,你甭著急!孩子攥起泥團,往大墻上拽。用勁大,胳膊揚得長,甩過去的泥團全貼成了餅子。干了以后,你不去摳,它都下不來。
來來往往,見墻上泥餅,對自己的戰(zhàn)績之一甚為得意,翻涌出來的快樂感久久不去。
(作者:董華,系北京市房山區(qū)坨里村人。創(chuàng)作以農(nóng)村題材散文為主,著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大事小情》《草木知己》等多部作品。近年獲北京市政府“優(yōu)秀作品獎”、孫犁散文獎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