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改革開放的40年,人民得到的實惠之多,生活水平提高之快,每個家庭都有說不完、寫不盡的故事。這里我只講講我家?guī)淖兓?/p>
開始改革開放的1978年,我們夫妻和兩兒一女,住在比一般筒子樓還差的一棟二層樓的兩間房里,是我們所在的一家部屬國有大型企業(yè)分給我的住房。生活中的每個人,廁所是每天都離不了的。然而這座臨建小樓卻沒有廁所。要方便得到離住處近百米的一個公共廁所。該廁建在幾個單位家屬院的交界處。磚墻上搭著石棉瓦,兩頭墻上分別歪歪扭扭寫著“男”“女”兩個大字?;緵]人管理,里面臟的難以下腳,有的地方還漏雨。下雨天去方便,得穿上雨衣水鞋全副武裝才能上陣。那時家里總有一個痰孟當便盆,小孩在家便后大人去倒。
1982年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三年,單位開始還職工住房的欠債建新房了。在拆遷等新房期間,我家搬到單位家屬院內(nèi)臨時搭建的一排平房內(nèi),廁所條件有所改善。居住六戶人家的房頭建有男、女公共廁所。便池是一條有坡度的水泥溝槽,上有水箱,便后可以水沖。加上單位有人管理,衛(wèi)生條件好了很多。但這個公共廁所內(nèi),沒有任何遮擋,熟人一起在廁所蹲著,真有一種說不出的尷尬。就在這一年,黨的十二大召開了,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我的所謂家庭歷史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干部實行新老交替,生活有了提高。1984年我在單位新建的樓內(nèi),分到了一套三室一廳的住房。這棟五層的板樓分四個單元,戶型設(shè)計比較合理,南北向各有一個大涼臺,樓梯旁有倒垃圾的通道,整個建筑被評為優(yōu)質(zhì)工程,是當時單位里最好的住宅樓。這是我1962年結(jié)婚后的第九次搬家,也是第一次從單位分到家里有廁所的住房,感到非常滿足。然而這房子的廁所卻很差,小而簡陋。長三米寬不足一米,里面就一個大便池和一個地漏,別的什么也沒有,便后要手扳管道閥門沖水。家里若有老人和病人,下蹲的問題就不好解決。因為房子所有權(quán)是單位的,自已不能改變,不便也只能將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房改提上了日程。1994年政府出臺房改政策時,單位個別領(lǐng)導(dǎo)認為房改是國有資產(chǎn)的流失,而拖著不辦。時間推移到1996年單位實行了房改,房子按政策賣給了個人。隨著子女先后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家庭經(jīng)濟條件大有改善。在對家中進行裝修時,特意對廁所下了一番功夫。墻壁和地面都鋪了瓷磚,天花板做了吊頂,便池換成了坐式抽水馬桶。安裝了洗臉池和淋浴用噴頭,并裝了取暖、照明兩用燈。廁所提高了一個檔次,變成了衛(wèi)生間。
歲月流逝,我和老伴相繼退休,子女們也有了下一代。一到節(jié)假日孩子們都要回家看看我們。人一多這家里的方便之地也不方便了。特別是早晨起床后,在家里上衛(wèi)生間也得排號。子女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無論是在國內(nèi)的還是國外的,都可以說是事業(yè)有成了。2004年他們說老房子沒電梯年齡大了不方便,提出給我們買套新居,讓我們自選地址和戶型。我們看中了四惠地鐵站附近的一個小區(qū),離女兒家比較近。讓人感興趣的還有,開發(fā)商承諾的廚衛(wèi)裝修,采用的是意大利陶瓷。我們在歐洲旅游時,見到意大利無論普通旅店還是星級賓館,衛(wèi)生間的陶瓷都很美觀大方。最終在這里選了一套100多平米、有兩個衛(wèi)生間的兩室一廳居室。入住以后感到兩個衛(wèi)生間都很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設(shè)計理念。室內(nèi)的地暖和大功率排風扇,溫度適宜,空氣清新。潔具錚亮光滑,鏡子清晰明亮,化裝或整理儀容十分方便。主衛(wèi)設(shè)有大浴缸,存放雜物的柜子、掛衣服和浴簾的橫桿一應(yīng)俱全??托l(wèi)也裝有整體浴室,孩子們節(jié)假日來全家團聚,使用衛(wèi)生間也非常方便。
改革開放40年,我家的廁所從公用的干廁到水沖,再從家庭廁所到衛(wèi)生間,又從單衛(wèi)到雙衛(wèi)。這種巨大的變遷,是改革開放40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縮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