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在時代黃金期積極構建中國理論等4則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2018-04】在時代黃金期積極構建中國理論等4則

韓慶祥:在時代黃金期積極構建中國理論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三個層面受到西方影響,其積極方面是學到了一些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經驗;消極方面,是一些人的頭腦成了西方思想、理論的“跑馬場”。當今,中國正在進入“強起來”的時期,要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就必須為世界貢獻能解決中國問題也能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理論,為世界貢獻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理論家和思想家。向世界貢獻解決中國問題和人類問題的中國理論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由“理論被動”轉向“理論主動”。

一要思想認識到位,充分認識到思想的力量,使專家學者把精力投入到構建中國理論上來。

二要組織建設到位。建議重視中國理論構建;要采取切實有效制度安排加強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真正把智庫建成能為黨和國家全局發(fā)展提供理念、思想、戰(zhàn)略、方略、布局的思想庫。

三要制度安排到位,從制度上保證人們積極構建中國理論。通過制度安排,使一些知名專家學者到適合的崗位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掛職結束后寫出有內容、有質量的研究報告,再向相關組織和單位報告;同時,建立有效制度,支持知名專家學者建立“學術共同體”。

四要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切實提高專家學者尤其是知名專家學者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激勵其為構建中國理論作出貢獻。

五要能力建設到位,使專家學者有能力去構建中國理論。專家學者要深入認真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煉概括出既能解決中國問題、又能為解決人類問題或世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的中國理論。

(摘自2018年3月16日《光明日報》)

李士珍 曹淵清 楊麗君:警惕西方對我國的文化滲透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利用最新的媒介工具,通過文化產業(yè)、學術理論等手段竭力宣傳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圖在中國人中培養(yǎng)西化的價值取向,解構中國文化的根基,構造中國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印象,并對中國社會制度和領導人進行丑化,削弱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因此,我們要特別警惕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文化滲透。

如果說近代西方國家對華進行文化滲透是為了維持其在中國的殖民統治的話,那么新時期西方國家則是為了繼續(xù)維持其霸權地位,極力遏制乃至控制日益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不遺余力地進行文化滲透。應對這種文化滲透,要求我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一方面要構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增強中國的話語權,讓世界各國人民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真正準確地理解社會主義中國的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目標,客觀地認識中國對人類和平發(fā)展共同事業(yè)的貢獻;另一方面在加強對文化市場和網絡空間的管理的同時,提高中國的創(chuàng)新實力及文化軟實力,積極探索利用網絡弘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好中國聲音的新途徑,以更有針對性地化解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文化滲透。

(摘自《紅旗文稿》2018年第5期)

劉煥明:“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偽命題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實質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費主義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一個人如果認同西方文化,就會更加樂于消費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規(guī)則。這有利于西方國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才不遺余力地向發(fā)展中國家推廣自己的文化,企圖讓所謂落后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消融在單一西方文化中,實現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謂“文化全球化”極具欺騙性,危害甚大。借助國際經濟、科技、教育、影視、傳媒、藝術等交流互動,西方國家不僅向發(fā)展中國家傾銷物質商品,而且強力輸出新聞報道、影視作品和圖書讀物等文化產品。發(fā)展中國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潛移默化地接受和認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為更先進、更高級的文化樣式,竭力學習模仿以求趨同,最終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應當認識到,一些西方國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壟斷資本的全球擴張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全球滲透,以攫取更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

當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走上發(fā)展快車道,多個發(fā)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區(qū)域逐漸形成,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呈現新態(tài)勢。進入新時代,我們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霧,在保持自身文化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時,積極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對話,在多元文化和諧共生中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豐富發(fā)展多姿多彩的人類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滲透和擴張,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fā)展,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

(摘自2018年3月14日《人民日報》)

房寧:中國民主的四條成功經驗尤其重要

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把保障人民權利與集中國家權力統一起來。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基本內容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保護權利和集中力量的雙重功能。

在工業(yè)化階段,選擇協商民主為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方向和重點。現階段發(fā)展協商民主的主要價值在于:有利于減少社會矛盾,擴大社會共識;有利于提高民主質量;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降低政治成本。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循序漸進地不斷擴大和發(fā)展人民權利。中國發(fā)展人民權利的根本之道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通過不斷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來為人民權利的發(fā)展創(chuàng)條件,逐步地發(fā)展和擴大人民的權利。

在民主政治建設和體制改革中,采取問題推動和試點推進的策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有以下基本策略:一是“問題推動”。從現實中的問題出發(fā),從解決實際問題中選擇突破口,實為明智之舉。解決了現實問題,證明做法的正確和取得了初步成功。二是“經過試點”。試點是用實踐檢驗政策和理論,可以給人們糾正錯誤的機會,具有分散風險的意味。

(摘自2018年3月12日《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郭浩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