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同仁堂集團的張娜。大家別看我年輕,可我已經(jīng)有了特露臉的經(jīng)歷。2016年的5月10號那天,我跟我?guī)煾?,也就是全國勞模張冬梅一起上了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展示了手工制作安宮牛黃丸的技藝。我們搓出來的藥丸個個都是三克重。要說怎么那么準呢?用我?guī)煾档脑捳f,那就是《三克藥丸見仁心》。
也許有人說了,當今是電腦時代,人工智能什么不會呀,安宮牛黃丸用得著純手工去搓嗎?這話說得沒錯,現(xiàn)在,我們同仁堂藥廠的生產(chǎn)都是機械化了,可我覺得純手工的制藥過程,特別能體現(xiàn)制藥人的仁愛心,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制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誠意,這種誠意所帶來的成就感,那可是我們的精神動力。草藥是有靈性的,我們每天通過手工制藥,也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三年前,我跟師傅開始學(xué)手藝的時候,她對我說:“醫(yī)生給人看病,講究的是仁心仁術(shù),只有懷著對病人的仁愛心,才會有好的醫(yī)術(shù)。我們雖然不直接給病人看病,可我們是給醫(yī)生提供治病救人的藥呀。所以呀,我們做藥,同樣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師傅的這段話,當時我并不特別理解,經(jīng)過了三年的磨煉,我才知道,師傅甘心情愿一輩子只干搓安宮牛黃丸這一件事,就是因為她有一顆對病人的仁心。
師傅每次搓藥,別看她拿著搓板前后晃蕩了幾十秒,可那些藥丸不但圓圓地閃著亮光,每一顆還都是三克。我認為這沒什么,可沒過一會兒,不僅胳膊和腰酸疼得不行,搓出來的藥丸既不圓也不光。看著垂頭喪氣的我,師傅只說了一句話:“回家揉面做餃子擠兒去。”下班后,我問師傅:“您每天拿著這塊搓板,搓了幾十年,不煩呀?”師傅說:“同仁堂的牌子可是傳了三百多年了,不容易。老祖宗們留下的制藥手藝得傳下去,可不能斷了。做藥跟做人一樣,得講良心。”我說:“不就是個藥丸兒嗎?”聽我這么一說,師傅嚴肅了,她說:“誰要是得了中風一類腦子里的病,一丸安宮牛黃就能救命。每丸三克,每天一丸,我問你,這一丸藥要是重了,輕了,那還治得好病,救得了命嗎?我們的手底下有人命,懂不懂得?”
看見師傅那么認真,我又小聲說:“藥能治病靠成分,跟外型有什么關(guān)系呀。”師傅嘆了口氣,她讓我把同仁堂的制藥堂規(guī)說一遍。這我進廠的時候就背熟了:“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師傅說:“你看,后面成型包裝還有7道工序,哪怕配方中的黃連也要用四川最地道的雞爪連!每道工序咱們都得精工細作,不能瞎湊合。你想想,病人拿到是一丸七扭八歪的安宮牛黃,人家敢吃嗎?能相信是同仁堂做的藥嗎?”
師傅跟我說的這一番話,讓我明白了,我?guī)煾禐槭裁茨茉趰徫簧?,整整搓?3年的安宮牛黃藥丸。當天回家,我就和面做餃子擠兒,我媽還夸我懂事,要給大家包餃子吃呢。我把面的軟硬和得跟藥條差不多,就開始揪擠兒,搓成丸。這種練習(xí),那會兒,幾乎成了我下班回家后必須要做的一件事。直到現(xiàn)在我的家人聽到吃餃子就搖頭。
還記得我在車間里,聽到我?guī)煾档谝淮慰湮业臅r候,別提我有多高興了。我多希望師傅能再多夸夸我啊!
現(xiàn)如今張冬梅師傅已經(jīng)退休了,在工作的33年里,她搓出的安宮牛黃有三千多萬丸呢。師傅退休那天,把搓藥板遞到我的手里,只說了一句,她平時說得最多的那句話:“洗手消毒,別給班組抹黑。”那搓藥板上有師傅的指紋,有師傅的體溫,有師傅的心血,更有師傅用一生干一行的精神,那就是同仁堂的堂訓(xùn)所說的,“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謝謝大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