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將至,筆者手機上如約而來的除了祝福,還有紀檢監(jiān)察部門“永不遲到”的“溫馨提示”——不觸“高壓線”、不打“擦邊球”,廉儉過節(jié),幸福常樂。這種獨特的問候方式,掀起了一股尚廉崇儉的清新之風。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筆者在節(jié)日收到這樣的“溫馨提示”不是第一次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極大的政治決心和政治勇氣正風肅紀、反腐懲惡,不僅有雷霆萬鈞之勢,更顯細水長流之韌。類似上述在節(jié)日里“咬耳朵”“扯袖子”的行動已然成為從嚴治吏的一種常態(tài)。尤其是在歲末年初、思想容易松懈的特殊時期,廉潔警鐘能伴隨著迎新腳步一同到來,不僅及時,而且必要。
一直以來,中國人過節(jié)講究個氣氛,常常是迎來送往絡繹不絕、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上門拜訪或邀人做客,不送些禮品,開桌宴席,似乎覺得失了禮數(shù)。殊不知,這些所謂的傳統(tǒng)習俗、人之常情,恰恰是腐敗分子大搞權錢交易的借口。越是節(jié)日,黨員干部就越容易被周圍歡樂的氣氛軟化,被“圖個高興”的說法麻痹,心安理得地放松思想“戒尺”,觸碰紀律“紅線”。如此過節(jié),樂了個別“蛀蟲”,卻大大損害了國家和群眾的利益,不得不引起高度的警惕。
2018年元旦是黨的十九大后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過得清廉、清新、清正,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必然要求。當前,黨風政風在總體上有了明顯的好轉,但“四風”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出現(xiàn)了“新變種”,穿上了“隱身衣”,從“線下”走到“線上”,從“眾樂樂”走向“私人定制”。作風建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沉疴痼疾才有革除的可能。
新年新氣象。當日歷撕下最后一頁,當我們昂首闊步邁向2018年,這走出的第一步既代表著結束,也預示著開始。在這個時刻,我們黨的干部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告別過去,以什么樣的作風迎接未來;是在堅持中深化全面從嚴治黨,還是在節(jié)日里放松自我要求,都將決定著干部隊伍一整年的精氣神。風清氣正地迎新過節(jié),雖然少了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熱鬧”,卻多了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的“天倫”。當遠離了酒桌的喧囂,擺脫了人情的困擾,撇去了利益的糾葛,黨員干部才更有時間、更有精力、更有真心去感受群眾的氣息,傾聽百姓的需要,營造節(jié)日的暖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