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某中學被曝光有老師向做錯題的學生罰款的現(xiàn)象,做錯一道填空題要罰50元,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遭罰了幾百元,所得錢款用于獎勵“進步同學”。校方表示罰款屬于教師個人行為,目前學校已向家長道歉,目前,該班級已通知召開家長會,將把所收罰款全部退回。
家長群發(fā)“心靈雞湯”被老師踢出家長群的事剛剛消停,又來了這樣一條新聞。老師在輿論的聚光燈下其實未必是件壞事,“聚焦”能讓事件的本質和相關群體的真實狀態(tài)逐漸明晰,凸顯出來的問題能讓我們找到異化點的所在,進而理性審視、予以疏解。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說說老師對學生罰款事件的屬性。罰款是行政處罰手段之一,《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罰款主體只能是行政執(zhí)法單位,由老師來罰款顯然違規(guī)。更何況,老師還是對“做錯題的學生”進行罰款,面對這樣的客體及行為,老師的罰款更不通情理。
明確其違規(guī)屬性后,還需對其產(chǎn)生的不當影響有明確認識。老師的這種行為,直接將學生的學習好壞與金錢獎懲相掛鉤,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功利化教育引導,玷污了教育的純粹。那些被罰款的同學可能會因此產(chǎn)生心理陰影,影響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對于家長來說也是平添經(jīng)濟負擔。
拿“罰款有倒逼學生積極學習,激勵效果較好”這樣的話來忽悠人,可別忘了,錢的來源都不合理、正當,談何激勵?而且正常的激勵手段有很多,何必舍好求壞,走歪路子?
那么疑問來了,老師如此大膽越界做出罰款舉動的原因何在?要想明晰此事的原因,有一個細節(jié)不能忽略,涉事老師稱此事“和家長委員會商量過。大家一致覺得可行,決定在期中考施行。”相關費用由家委會某位學生家長負責收取、管理。老師和家委會淪為一體,產(chǎn)生一種所謂的“權威”,在“權威”的基礎之上異化教育生態(tài),衍生出了老師自我的“權利膨脹”,于此,老師做出如此出格的事便不難理解了。
說白了,就是老師打著“為學生好”的旗號,而其他家長只有順從,畢竟老師的態(tài)度關系著自己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而老師大膽越界的現(xiàn)實底氣也在此凸顯了出來。該老師說自己的初衷是好的,可當初并沒有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性,這樣的認識缺失就是異化的教育生態(tài)所營造的結果。
現(xiàn)在,該老師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學校也已道歉,但是在科學教育理念上,關于教育生態(tài)異化的相關反思卻不能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